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五管齐下 应对AI领先地位遭受的巨大挑战

胡定坤    2019-11-11 11:28:14    科技日报

  按照美国《2019年国防预算法案》要求,美国政府于今年3月成立了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AI),主要任务就是协助政府制定人工智能(AI)发展战略,以满足“国防与国家安全需要”。

  日前,NSCAI发布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事关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是当前科技革命“不可或缺”的推动力之一。但是,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却正在遭受巨大挑战,急需采取“五大措施”加以应对。

  加大人工智能研发投入

  报告认为,美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竞争力根源在于政府、学术机构和商业公司在研发中获得“技术突破”。

  据统计,在过去5年中,美国政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支出仅仅增加12.7%。NSCAI建议政府对该技术的资金投入应在现有水平上“提高数倍”,以跟上“技术变革的潜力”或者“与竞争对手相当”。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全国范围的人工智能研发基础设施,在“硅谷”等地形成地区性的“创新集群”。

  NSCAI认为,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耗资20亿美元、持续5年的“下一代人工智能行动”,以及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每年投入400万美元新建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举措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加速人工智能的国家安全应用

  报告指出,技术发展正在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最重要”的威胁。怎样使用人工智能关乎美国能否执行保卫国土、慑止战争、保卫盟友、赢得战斗等国家安全任务。

  报告认为,美国相关机构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部分成功的经验。当前国防部正在开展超过600个相关项目,并且建立了“联合人工智能中心”(JAIC)。但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很难达到战略上的转变。

  NSCAI建议,国防部等机构应加快实施《国防人工智能与数字现代化》等事关国家安全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体制,突破部门间壁垒,便捷人工智能装备采购流程,建设与人工智能技术相适应的硬件设施,加强引入使用商用技术,以加速人工智能的国家安全应用。

  加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和招募

  报告认为,在战略竞争中,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谁就会取得优势。但是,由于美国国内的大学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人工智能或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所以,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供应非常依赖国际留学生及工作者。

  NSCAI建议,为了改变政府机构中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各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招募渠道,例如国防部正在运行的“科学、数学和变革研究”(SMART)、“网络兵团”(Cyber Corps)等奖学金项目。另一方面,各机构应提供更多的人才交流机会,促使政府人员进入研究机构学习先进技术和科技人才进入政府任职。

  此外,军方等国家安全机构应以宣扬更高的价值追求、提供特殊的晋升渠道等手段招募人工智能人才。

  保护并依靠美国的技术优势

  报告指出,几十年来,美国一方面保持开放的经济和最高水平的学术自由,另一方面一直努力保护其国防和国家安全技术。但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去中心化,商业驱动以及开放开源等特点使传统的技术保护手段面临困难。

  尽管如此,报告依然建议,美国政府应该继续使用出口管制,包括多边的出口管制,保护美国及其盟友的硬件优势,特别是在半导体制造设备上的优势,而根据人工智能的技术特性,这种出口管制应该拓展到终端应用领域,并应考虑向软件领域延伸。同时,政府需要继续加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审查。

  此外,怎样在保持开放的研究系统的基础上降低技术泄露风险仍需司法部门和学术机构协同探索。

  建立人工智能国际伙伴网络

  报告认为,当前,美国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必须取得人工智能技术领导权。各国间现有的合作方式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参考。

  首先,美国必须建立旨在实现人工智能数据共享、合作研发、能力建设和人才交换的国际伙伴网络。特别是在军事领域,美国及其盟友应在“智能能力”上早日开展经常性合作,对一些盟友来说,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比“投资先进战斗机等昂贵的装备”更有好处。

  同时,美国应与俄罗斯等国合作管控人工智能给国际战略稳定带来的影响,例如共同禁止使用人工智能控制核武器发射。美国还应与所有国家合作,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治疗疾病等领域的应用。

  (科技日报北京11月7日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甘肃永靖再次发现巨型恐龙骨骼化石
下一篇:物联网:5G最重要的用武之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