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香港青年内地创业忙

抓住新机遇 融入大时代

贺林平 洪秋婷    2019-10-31 10:53:35    人民日报

  一大早,明伟杰就出现在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穿梭于穗港深三城,他的身上正生动上演着大湾区时代两地三城的创业故事。

  “85后”的明伟杰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粤港和英国、美国的名校多方深造医学,而在暨南大学6年的本科时光,给他人生打上的烙印最深。2018年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出站后,他放弃了海外高薪的工作机会回到广东,在深圳创办了奥思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同时获聘母校暨南大学副教授,忙得不亦乐乎。

  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出了全面规划。广州、深圳等地也相继出台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从学习、实习、交流、就业、创业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直到上大学前的几个月,我才第一次来广州。”明伟杰笑着回忆起第一次到内地的情景,他坦言,当时对内地完全不了解。

  2005年明伟杰高中毕业,按照内地面向港澳招生的相关政策,可进入暨南大学学医。“在广州短短几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饮食、语言都跟香港一样,让我很适应;不一样的是,发展更快,可以说日新月异。”面对在香港读大学一年4万元港币的高昂学费,他果断选择到更有活力的内地读书。黄金机遇也由此开始。

  “当时很少有香港学生选择到内地读书,因为缺乏了解。”明伟杰说,“我的融入方法就是参加学校活动,当时一入学就加入了9个学生社团,忙得团团转。”过程中,明伟杰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在交流沟通中得到了成长、增进了理解。

  “学生时代的这段经历,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同学和老师,大大加深了我对内地的了解和认识,开阔了视野。”明伟杰说。

  本科毕业后,明伟杰选择回到香港读研究生,之后又出国深造,但在暨南大学的经历已像风筝的线一样,将他的心牢牢留在了广东:“这里就是我的初心,我出去就是为了回来。”

  2016年至2018年,明伟杰相继在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做研究。2018年6月9日,明伟杰做了一个在一些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决定:放弃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职位,回国创业。彼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风起云涌,面向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基地不断涌现,优惠政策层出不穷。

  明伟杰看中了深圳市南山区。“我们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设备已经有了一个雏形,虽然很不成熟,但靠着它,我们参加了深圳南山的创业大赛,从40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到去年年底,拿到了30万元奖金。这对我们来说是笔很好的启动资金。”明伟杰说。此外,在南山的园区,明伟杰和他的团队还获得了租金减免的优惠,一个小小的公司就这么成长起来。“大湾区改写了我的未来。”明伟杰说。

  同样毕业于暨南大学的香港青年林俊文,也努力行进在湾区创业的路上。如今,他已经成功完成两轮创业,正启动第三轮创业计划。“现在的创业项目是研究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如何在教育场景落地。”林俊文说。

  打拼多年,林俊文亲身感受到,大湾区的创业成本不断变低、营商环境也不断优化。“近年来国家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多了很多,服务中小企业创业的机构也成批涌现,供应商体系越来越健全了。”林俊文说,“如今内地有很多好的发展平台,尤其是今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让我觉得在广州创业更有获得感。现在香港居民去大湾区任何一个城市工作、创业、居住都很便利,就像广州人在番禺居住、天河工作一样。”

  未来,林俊文希望将产品进一步推广到大湾区更多城市:“《规划纲要》中提到,广州要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这更加坚定了我的创业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的梦想之地,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珠江之畔,南海之滨,越来越多像明伟杰和林俊文这样来自港澳的有志青年正抓住历史新机遇,在大湾区的舞台上逐梦奋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拼搏正在进行时,逐梦永远在路上,港澳青年们正在努力奔跑,在祖国南方的锦绣大地上描绘出一道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厦门召开
下一篇: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合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