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厦门召开

赵竹青    2019-10-31 10:52:45    人民网

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26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会议以“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旨在凝聚全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的院士专家、学术带头人和青年科技骨干,研讨空间科学前沿技术与发展态势,促进空间科学各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普及空间科学与技术知识,助力航天强国。

会议为期三天,设置了14场大会特邀报告和空间科学高峰论坛,国内外知名院士和专家将围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间科学卫星工程的热点前沿、未来规划、最新成果开展交流,并为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建言献策。

21个分会场的500余篇围绕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月球与比较行星学、空间地球科学、空间探测、空间遥感、空间光学与机电、空间材料、空间生命、微重力科学的学术论文交流,将架起空间科学各分支学科之间、技术与产业之间、应用与服务之间的桥梁,促进各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在开幕式上揭晓。该奖项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首次设立并颁发。“科技奖”面向全国,主要奖励在空间科学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暗物质卫星“悟空”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常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张学军研究员分获首届中国科学科学学会科学奖和技术奖。

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飞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永华研究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国主研究员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徐卫明研究员,分别获得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和空间探测领域2019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该奖项于1989年设立,设立初衷是为了继承、开拓和发展“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赵九章先生治学严谨、勇于创新、重视选拔新秀的精神,奖励我国在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和空间探测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年龄在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两年颁发一次。

会议期间,还安排了航天成果展览、科普专场、主题音乐会等科普文化活动。在科普活动中,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中国探月工程一期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空间科学大数据专家郭华东院士,以及载人航天专家李莹辉研究员、空间科学专家张双南研究员、舒嵘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将进行6场精彩的科普报告。

该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发起并主办,厦门大学承办,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将本领域各分支学科组织到一起进行集中交流的全国性学术大会,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快区块链技术创新赋能实体经济
下一篇:抓住新机遇 融入大时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