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深海勇士”引领科学家秘境潜行

2019-08-06 16:20:26    科技日报

    随着“探索一号”船在三亚码头靠稳,8月5日,TS12第二航段南海科考顺利结束。科学家们早早联系好运输车和干冰,把十几天来“深海勇士”号带上来的冷水珊瑚、冷泉生物、沉积物样品等运回实验室,留待后续研究。

  本航段18个作业日里,“深海勇士”号共完成18个潜次的深潜作业,平均一天一下潜。即便有台风“韦帕”的“捣乱”,团队依然凭借对气象条件和海况的精准预判,加班夜潜,如期完成航段计划。参航的17位科学家中,有9位首次下潜。通过科学管理、压缩成本,坚持每日下潜的“深海勇士”号让越来越多的海洋科学家第一次亲眼看到了自己的“研究对象”。

  回顾本次科考,航段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翦知湣表示:“航段结束后,希望一两年内有好的成果,才对得起‘深海勇士’号。”深潜经历也让他有了新的思考:“潜器团队正在通过不懈努力把科学家送往深海,科学家本身也要有明确的科学目标、精准的下潜要求等,不断完善方案设计和资料使用能力。利用载人深潜作业,产出大的科研成果、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形成新一代的深潜科学家队伍。”

  “载人深潜需要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其结果将改变海洋科学的发展走向,开拓一系列海洋科学的新方向,进入一个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紧密结合、携手并进的新时代。现在我们才有不到百位的深潜科学家,如果我们有一千位深潜科学家会怎么样?会有多少新的发现?又会有多少对深邃海洋的新认识?要让深潜成为长久的一门学问,让更多科学家利用‘国之重器’成长起来。”翦知湣表示。

  “通过下潜,你获得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和观察深海的机会。”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员彭晓彤说,“研究海洋必须靠高科技手段进入海洋内部。过多少年回头再看,你会发现,深海潜水器的使用让中国深海科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海洋学研究的方式。科学家通过深潜获取样品和数据的质量是以前传统调查手段不可能达到的,这也使得他们可能产生原创性发现、提出新的科学理论。”

  “如果看的都是前人的,几乎不可能超越前人的观点,很难有新发现。”同济大学教授钟广法说。但困难也摆在面前。“进入海洋的问题解决了,探测海洋的路还很长。深海作业装备存在很多短板,要不断研发试验,提升探测海洋的能力。”彭晓彤说。

  结束首次深潜作业后,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党皓文在朋友圈里写道:“从十几年前读浙大陈鹰老师写的搭乘美国阿尔文号潜器下潜的经历,激发对深海研究的热情,到如今终于有机会搭乘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深海勇士’号自己下去,一切才刚刚开始。”(记者 崔 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们可能刚熬过有记录以来最热7月
下一篇:火卫一到海卫十三 人类有望造访的六颗卫星藏着哪些秘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