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黄善仿:与核能物理的不解之缘

李丹    2019-07-15 15:44:27    人民周刊网

在清华校园中,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副教授,他不忘初心,看淡浮华,深耕核能物理。在同事的眼中,他是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在学生的眼中,他是静守己心的良师益友。“活到老,学到老”是他朴素的求知座右铭,他就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教授黄善仿。

 

黄善仿教授

 

十年点滴 一切尽在科研中

“我所学的一切,都只为科研服务。”执着的人,往往有着不一样的人生。在过去十年的光阴里,从博士生到副教授再到博士生导师;从热能领域到核能领域;身份和专业都发生了转变,而转变的过程正是他不断寻找和自我调整的过程,最终,他找到了核能物理这条路,并在这条路上不断拼搏,前行。

科研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言,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研究,就是科研工作者的日常。黄善仿坚持从理论出发,保持活跃的学术思维,反复打磨科研的理论基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反应堆安全研究中,针对流量相关的测量技术提出了基于新型多孔板结构的流量测量技术,该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于核反应堆工程、石油工程和热能工程等多个领域,为此获得了“第12届北京市优秀青年科技论文奖”。

提到成绩,黄善仿一语带过。所有的云淡风轻,只因为他的关注点,一直都在科研本身。每次提到科研,他的眼中总是呈现出无法掩盖的光芒,语言可以遮掩,但眼神不会,他将对科研的热爱,融进了灵魂。

对于两相流的研究。黄善仿给出了深入浅出的解释 “两相流实际是属于多相流的一种,概念可能比较抽象,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常见,比如烧开的水里同时含有气体和液体,也就是不同‘相’在一起;再比如在开采的石油中,既包含油也包含水,这些现象都是多相流,总之只要是两相或两相以上都属于多相流动问题。”通过研究,黄善仿提出了基于电容监测的两相流参数测量方法,此方法在石油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对黄善仿而言,科研就是为人类发展服务的,而“应用就是对科研最好的回报”。

对科研工作者而言,诗和理想都在远方。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舞台就又多大。“科研要走一步,看三步。”黄善仿的科研理念融入到了整个科研工作中,他在研究理论的同时,将目光放在了数值模拟研究领域。他结合当前的学术前沿研究,根据国内工程实际需求,将研究聚焦于反应堆核热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上。黄善仿认为,数值模拟抛弃了单一性,更多地向“耦合”方向延伸。只有研究更加接近于工程中的实际需求,才能适应未来核工程技术的发展。

此前黄善仿所在的REAL(Reactor Engineering Analysis Lab,反应堆工程分析实验室)研究团队,已经自主开发了中子物理程序RMC。他在此基础上将此程序与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反应堆子通道计算程序CTF相结合,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反应堆热态满功率两循环的核热耦合全堆计算。为了验证结果,黄善仿与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者竞争,最终得到C5G7-TD基准题瞬态计算结果。

这就是黄善仿,他踏实的走好每一步,用科研成果表明科研态度。围绕科技成果,共计发表论文100余篇,共计引用300余次。申请专利7项。对于自己的科研之路,黄善仿有着极其鲜明的态度,在他看来,多说不如多做。提到目前的科研方向,他直言不讳,“我会将研发重点放在核热耦合研究领域,将这项事业进行到底。”

 

灵魂工程 只为桃李芬芳时

中国有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解一个人,最好听听身边人的声音。黄善仿在清华大学很受欢迎。学生们提到这位老师,仿佛在说一位相识已久的朋友,“黄教授是为严师,在课堂上,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又或是博士生,都没有绿灯的特权。”另一位学生则说了黄教授的另一面,“在课堂外,黄教授是个善于倾听的人,跟他交流,既没有障碍,也没有心理压力,严师益友,恰如其分。”

在清华园多年,黄善仿平均每年开课4门课,年度开课最高达200课时;共7门次课学生评教效果全部指标或部分指标进入全校前5%;由于其主讲的专业课程,成绩突出,曾获得首届(2016年)“清华大学年度优秀教学奖”,指导过的学生多次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 清华大学优秀学位论文”等荣誉。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从古至今,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黄善仿是位很注重教学方法的老师,在他看来, “教学,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多和学生互相交流,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师生的互动是教学生命力的体现,天地孕育万物,亦包容万物。

关于教学,他努力和国际同行交流,热心担任国际核工程大会(ICONE)组委会成员。连续多年在ICONE上宣读论文,讲述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在教学中,黄善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相信,好的教育方式,来源于书本,必高于书本。而老师,言传身教会起到良性师范作用。“学生会看到你是怎样做实验的,又是怎样研究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黄善仿这样说,也这样做。

“科研和教学一样,都要敢于探索与创新,灵活地把握学科与教学的发展脉搏,既要站得高,还要踩得实。”这就是黄善仿对科研与教学的理解,他认为,两者既互补又互动,教学为科研提供研究基础,科研又将教学内容加以实践,黄善仿将两者结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均成绩斐然。他被选为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理事。

科研是一条怎样的路?在这条路上拼搏的黄善仿最具发言权,“科研工作,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前行,就是科研工作者的人生路,从选择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的科研工作会一直继续下去。”同时,他又是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为科技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也是他的使命,“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能做的,只是踏实走好每一步,不忘初心,用心前行。”这就是黄善仿的态度和心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地铁接触网技术取得新突破
下一篇:陈广学:印刷包装行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