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关注植物健康 呵护绿色生态

——访西南大学植保专家丁伟教授

李丹    2019-01-18 19:15:44    人民周刊网

绿色农业不仅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所必须,也是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的健康生存所必须的。实现绿色农业,关注植物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对每一个人来说,是责无旁贷的重任。

作为植物医生的西南大学植保专家丁伟教授,多年来,心系农民、农业和生态环境,躬身亲耕,不断地创新着绿色植保的理念,成功逆袭烟草种植顽疾,破译了植物癌症的密码,树立了植物病害生态防控的一个样板。

 

丁伟教授

 

希冀,在绿色中萌生

1966年8月出生的丁伟是河南省邓州市人。他出身农家,从幼年起,遍布广袤大地的绿色就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立志将来要为呵护绿色植物的健康做出自己的努力。198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北农业大学录取,开始结缘农林科技。并先后获得植物保护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基层农技站做植保,在县植保站做植保,在西南大学教学、科研仍然是植保。他一直以保护植物健康为己任,努力探索绿色天然农药开发与应用之路,努力践行植保技术研究和服务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科研需要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勤奋执着的精神。在进行科研时,丁伟以植物活性物质的农用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向,首先进行了植物与害虫、害螨、病原菌的关系研究。他对从40余种植物中筛选出的黄花蒿、姜黄、烟草等植物进行了研究,最终研制出了6个植物性的螨类控制剂,取得了全国首个植物源杀螨物质的农药通用名称“甲氧香螨酯”。这个重要的科研成果使丁伟欣喜异常,初步的成功激励着他再接再厉,继续行进在科研的道路上。

2015年,丁伟主持的“香豆素母环C-6和C-7位点杀螨活性的机制及其官能团的构效关系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金支持,这为他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他进而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以靶标特性为导向,筛选出了靶标明确、活性突出、效果显著的植物性杀螨活性化合物,这对创制新的具有自主产权的杀螨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虽然都是最初的研究,但是丁伟丝毫不敢懈怠,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从事着自己喜爱的科研事业。绿色的希望,也从而得以萌生。

 

创新,攀登新的高度

唯有创新,科研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科研工作者才能登上新的高峰。正是具有大胆执着的创新精神,丁伟才能够不断地登上一座座科研高峰,一览广阔的科研美景。

在科研中,丁伟发现,控制病虫害一直是植保的重点,食品安全也日益提上了日程。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丁伟经过不断的研究实践,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植物为核心的绿色植保新理念。该理念提出以植物为核心,突出保健的作用,把营养平衡、生物调节、抗逆诱导等作为主要手段,提升植物自身的抵抗力,改善植物生长发育,达到保护植物的目的。丁伟据此构建了保健-预警-系统控制病虫害的植保新体系,在马铃薯、辣椒、烟草等作物上推广应用100多万亩次,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丁伟又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微生态平衡技术来保障植物健康的理论体系。他带领科研团队利用宏基因组学相关技术,研发出了系列微生态调控技术,形成了解决农作物病害的“四个平衡”理论,即通过调控土壤酸碱平衡、微生态平衡、营养平衡、作物抵抗力和病原菌致病性平衡控制流行性病害和土传病害,这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收效甚为明显。

为了实施绿色创新理念,丁伟率领科研团队常年活跃在武陵秦巴山区、大小凉山山区,在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创建了11个绿色生态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基地。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植物保护措施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受到了人们的热切欢迎和普遍赞誉。

 

拼搏,谱就生命赞歌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植物源农药的研制,规范的技术体系,将对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保证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泛着绿色光泽的农业世界里,丁伟始终保护着植物,他为植物的健康筑起了一道绿色的屏障。他以“源于天然,取自天然”为研究药品的创新理念,致力于构建绿色天然的植保体系。

绿色发展、化学农药减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是丁伟热切关注的话题。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惠及更多的土地;保证食品的源头安全,才能惠及更多的人们。丁伟认为,要想实现这些,就要瞄准实践所需,努力创新绿色植保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普及绿色技术,推广绿色成果。

不断实践着绿色为农的理念,丁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他在全国率先推进植保专业改革,并申请获准了全国第一批植物保护特色专业建设,推进了素质教育,建立了14个教学实习基地。他奋斗在科研教育第一线,更加重视现实的田间效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在多年的科研中,丁伟收获了成功的果实。他获得了“从黄花蒿残渣中提取东莨菪内酯”等14项国家发明专利,编写了《螨类控制剂》等四部专著,发表论文200余篇。同时,他的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如,2009年,他的“植物性螨类控制剂的开发研究与应用”获得了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2017年,他的茄科作物青枯病控制研究成果“茄科作物青枯病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丁伟是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植保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植物源农药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西南大学农药研究所所长、天然产物农药实验室主任。

虽然肩负重任,但是丁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科研方向,坚定着绿色植保的先进理念,力图为我国的生态农业再创辉煌。不忘本心,方能始终,坚守着自己美好的理想和信念,丁伟努力拼搏,积极探索,不断地攀登着科研高峰。

相关热词搜索:西南大学 植保 专家 丁伟 教授

上一篇:走进自然,解密雷电的临近空间效应
下一篇:兢兢业业投身化学领域 精益求精打造有机未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