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就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会上介绍了月背着陆相关情况。孙泽洲表示,提高着陆精度和实现450公里航程上的精确控制,是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实现安全软着陆的重要手段。
今年1月3日,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飞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背着陆。孙泽洲介绍,由于月球背面十分崎岖,要实现安全软着陆,主要依靠两个手段:一是提高着陆精度,通过精细化的轨道设计和轨道调整策略,以及地面精确的测定轨,确保动力下降初始点的位置精度满足要求。二是在下降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导航精度以及制导精度的提高,实现450公里航程上的精确控制。
“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地月的通信中继是个必要的条件,但同时月球背面的复杂地形对于着陆和巡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孙泽洲表示,在450公里航迹上地形起伏剧烈,最高速达到7公里。因此,嫦娥四号在动力下降策略上做了与嫦娥三号不同的改变,来回避地形起伏对于着陆安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在着陆过程中自主进行避障,通过接力避障的方式,在着陆区里选择最为安全的点作为着陆点。
“从陆区周围地形地貌的成像我们会发现,地形的起伏也非常剧烈,布满了大小的撞击坑。巡视器在复杂地形上巡视,也有很大难度。”孙泽洲指出,目前主要从两方面来应对这个问题,一是通过对巡视器感知的图像进行精确的地面恢复,制定更为合理的行走路线;二是充分发挥巡视器的能力,巡视器在行走中能够自主避障,自主进行新的路径规划。
“巡视器对于跃障和爬坡应该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通过巡视器能力的充分发挥,在目前掌握的着陆区周围的地形来讲,应该说还没有我们不能逾越的障碍。” 孙泽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