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涉及医药卫生知识近300处,方剂45首,中药125种。其中,第60、61回皆提及茯苓霜:“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那茯苓霜是宝玉外头得了的,也曾赏过许多人。”
茯苓霜是茯苓的炮制升级品。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其生长环境特殊,附于松根而生者称为茯苓,环抱松根而生者称为茯神,古人屡有描述。西汉刘安《淮南子》载:“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魏晋陶弘景《名医别录》载:“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之下,二、八月采”;东晋葛洪《神仙传》载:“老松精气化为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茯苓“家族”中有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等。茯苓皮长于利水渗湿;赤茯苓长于清热渗湿,兼能健脾;白茯苓长于健脾除湿,兼能宁心安神;茯神长于宁心安神。
《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称之“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孙思邈《枕中记》载:“茯苓久服,百日病除。”
王焘《外台秘要》记载了黄帝与医师高阳负的对话,称茯苓为“四时神药”,云:“四时神药,名曰茯苓。春秋冬夏,疗随病形。冷加热药,温以冷浆。风加风药,色脉诊评。”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黄宫绣《本草求真》载:“白茯苓入四君,则佐参术以渗脾家之湿。入六味,则使泽泻以行肾邪之余,最为利水除湿要药。”
茯苓是医家常用的一味药材,张仲景《伤寒论》收载113个处方,其中使用茯苓的药方有40多个。另外,四君子汤、五苓散、五皮饮、花苓饮、开胃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牛黄清心丸、健身全鹿丸等诸多方剂均有茯苓。
《红楼梦》中,贾府之人面对“茯苓霜”发出了如此感叹:“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实际上,“茯苓霜”是由茯苓加工而来的,其炮制方法是将鲜茯苓去皮,除杂质,浸泡,蒸熟,为末,晒粉。因茯苓粉末色白如霜,质地细腻,故得此名。茯苓霜有滋补健脾、培补正气、养颜美容等功效。《红楼梦》对“茯苓霜”的服用方法亦有详细介绍:“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钟,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
历史上,茯苓的功用屡屡被人们传为佳话。大禹治水期间,以茯苓为粮充饥,并治愈了工匠的肠胃疾患;贾岛自述“二十年中饵茯苓”;苏东坡用茯苓、芝麻治疗痔疮;苏辙撰《服茯苓赋并引》赞美茯苓治病疗疾之效;成吉思汗用茯苓治疗众多官兵所患之风湿病;慈禧太后长年以茯苓饼养生保健。(李金钢 西安工业大学)
(原标题:《红楼梦》里的茯苓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