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不仅是一般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人类文明即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广义的文化问题。
(一)
老龄化不仅对每个个体、每个家庭及其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传统的养老政策、人口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进程和体制、机制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我国而言,有几点需要重点把握:
其一,中国的老龄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步发生。各个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分化嬗变中重构。
其二,面对一个比少儿期要长很多的老龄期,我们需要重新看待生命延长的价值,健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使老年人实现积极、健康、有尊严、有作为、有价值的生活。
其三,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正在被解构重塑,老年群体如何适应?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对文化、健康等软性以及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如何满足?这些都成为新的课题。
(二)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中国社会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矛盾和挑战。当然,如果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历史地认识和看待这些矛盾和问题,也会发现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亦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的来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于仍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的中国,提出了深化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需要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成功经验、释放改革红利的同时,以坚定的态度坚持深化改革,以适应新时代新阶段新形势提出的新问题。同时,要广泛汲取世界各国特别是像挪威这样的发达国家在应对社会老龄化方面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我们的思路,秉持包容的精神,完善应对老龄化的规划、政策体系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三)
无论从哪个层面切入,应对老龄化只能坚持守正创新,也就是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既要创新观念,也要创新制度、机制和政策。
第一,中国极其深厚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脱离中国特定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老龄化问题是难解的。所谓守正,就是要礼敬传统,牢记根本。遵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百德孝为先”等重要理念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价值观念,以深厚的人文情怀来应对老龄化问题。
第二,要转变观念,换位思考,辩证思维,平衡、协调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社会要加大对老龄人口新需求的供给,平衡、统筹、协调地寻找破解之道。
第三,调整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关系,创新政策体系,形成新的动能。比如,适应老龄群体生存空间的变化,适应老年人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依赖感的需求,加大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随着老年群体转化为“社会人”“社区人”,要大力发展能够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填补政府兜底与市场逐利之间广阔空白地带的社会组织,使其更好发挥功能。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公共产品,培育、发展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社会企业,参与为老年群体提供养老、健康、娱乐等服务,鼓励和保障市场机制在促进老龄产业发展方面起到更大作用。此外,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公共教育机构等要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群体性文化娱乐活动,拓宽老年人接受培训和再教育的空间和机会。
(四)
总的来看,由于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是与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进程基本同步的,那么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由于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和路径也是因时、因地而异,是多样化、多形式的。中国的老龄化虽有自身的特色,但总体上与其他国家、地区有共性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权衡各种思路、各种方案、各种方法的优劣利弊。
进一步看,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涉及利益格局调整,涉及社会结构、制度体制、政策体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精心规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在坚持守正创新中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原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原标题:在守正创新中破解老龄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