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医改 切实提升就医体验

2019-06-27 10:24:42    健康报网

如果将此次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视为“1”,改善医疗服务就是“1”后面重要的一个“0”。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将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视为此次改革的终极目标。从去年年底开始,各医疗机构按照《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规范服务行为2019年行动计划》的统一部署,梳理制定了各自的改善服务“台账”,并一一对照落实执行。记者在实地走访中,也深入感受和体验了各医疗机构改善服务的具体举措。

避免“排大队,长等候”

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厅的采血窗口旁,3台静脉采血自助挂号机,因为大大缓解了采血挂号的排队等候问题,成了颇受关注的重点。

“人工挂号的时候,在暑假等就诊高峰期,每天一大早都会有三四百名家长排队等候采血挂号,有时队伍能排到院外的马路上。”该院检验中心护士长曹妍介绍,有了静脉采血自助挂号机之后,这一问题已经得到极大改观,家长只需刷一下就诊卡,机器就可以读取医生开出的检查信息,检查项目不会出现遗漏或差错;而且,机器为家长“吐出”的挂号凭条,会显示挂号顺序和平均采血速度,家长可以据此推算大概的采血时间,不必一直在采血处排队等候。“一台自助机每小时平均可以挂出100个号,不仅改善了患儿家长的就医感受,也为医院节省了人力、维护了良好的诊疗秩序。”

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穆毅介绍,该院在充分调研临床科室需求、疾病种类及患者需求后,开设了多学科门诊。“首先组建的是头颈部肿物及上气道疾病多学科门诊,诊治病种涵盖了累及头颈部及上气道的实体瘤及各种先天畸形。”穆毅说,这些疾病不仅需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体瘤、胸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的共同诊治,还需要影像、病理、超声等科室给予支持,“多学科门诊的开设,为患者减少反复多科挂号、尽快接受诊治带来了极大便利”。

大医院调整上下午号源设置,推进“错峰就医”,是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的另一个内容。北京友谊医院两个院区均对专家号源进行调整,将上午的部分号源挪至下午,下午的专家号比2018年增加了近10%。

对于这种调整,有些患者也会担心。“有时到医院需要做各种检查,上午去的话,一天才能做完,如果下午去,检查一天做不完,第二天还要挂号。如果检查需要空腹,还得饿上一天。”一位患者说。

“这些不用太担心。”北京友谊医院门诊部主任胡路表示,目前,北京友谊医院已经推行非空腹项目即时采血,针对部分不受一般饮食影响的检验项目,患者不需要刻意空腹来采血,可在医院常规工作时间内随时进行采血。目前,北京友谊医院开展的非空腹抽血项目共有155项,每日的标本量约有300管至350管,相应的出报告时间至少提前了半个工作日。此外,一些之前需要预约的检查项目,如超声、核磁、CT,也实现了零预约,即到即做。

慢阻肺患者开出长处方

在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9岁的赵桐梅很开心,他成为北京市首批慢性阻塞性肺病长处方受益者之一,医生为他开出了1个月的长处方,他不用再每周都到社区来拿药了。(

2017年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4类慢性病患者推出了两个月长处方服务,深受这些患者的欢迎。此次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后,慢阻肺成为基层长处方服务的新增病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逐渐备齐17种治疗性药物,慢阻肺患者可在基层享受1个月的长处方服务。

赵桐梅日常服用的羧甲司坦口服溶液一日要口服3次,赵桐梅的签约医生王益品给他开了1个月的服用量。王益品告诉记者,他共有1800个签约居民,其中慢阻肺患者大概有近200人。“慢阻肺患者大多为老年人,过去没有长处方,每次只能开用量10天左右的药,老人每个月要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跑两三趟,影响患者用药便捷性和依从性。”王益品说。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由于治疗过程可能涉及抗生素的使用和更换,部分药品还包含激素成分,为保证诊疗及用药安全,与之前4类慢病可开2个月长处方不同,慢阻肺最长只能开具1个月用量的处方。高小俊指出,此项便民服务措施不但能够满足慢阻肺患者长期用药需求,有效减少其往返医疗机构次数,提升了行动不便人群的就医体验,还有利于吸引居民到基层首诊,推进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北京市将逐步在社区医疗机构实行1个月的长处方,预计全市将有30多家社区医疗机构在近期落地。

“一医一患”提高就医体验

在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二楼诊区,每一间诊室的门上都贴着“一医一患”的标识。这样的一个小标识,得到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的多次点赞。

作为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的配套医疗服务改革措施之一,北京市将逐步在二级、三级医院推行医患双方诊室内一对一服务,由医疗机构负责疏导门急诊秩序,保护患者隐私,提高医患之间有效沟通的效率。目前,这项改善医疗服务措施已在部分医院逐步推行。

“如果看病的时候旁边有人,跟医生的交流就会没那么顺畅,甚至有些病情难以启齿。”正在垂杨柳医院看病的张大爷告诉记者,医院里虽然人很多,但这种一对一的服务让老百姓看病有了更好的体验。

以往出诊时,常见“推门就进”的患者,甚至好几位患者和家属挤在诊室中,医生对此也很无奈。“常常是我正在给患者检查,不断被其他患者的各种问题打断。”垂杨柳医院血液科主任叶芳说,“不仅医生诊疗效率降低,严重还可能造成误诊。”

从今年年初开始,医院给每个诊室的门上都贴上“一医一患”的标识,逐渐培养患者良好的就医习惯。“患者在门外等着,诊室里没有其他患者‘盯着’,减少了很多的干扰,医生能更加专注于一个病人,诊疗效率明显提高了。”叶芳告诉记者,这种模式让患者可以更放心地跟医生沟通病情,尤其在泌尿科、妇科和传染性疾病等科室,患者对隐私保护的需求更高,这项新的服务举措也获得更好的认同。

“一医一患”只是此次改革中提升医疗服务的一个细节举措,却在实施中获得了赞誉,增加了老百姓就医的获得感。 (记者 李琳 首席记者 刘志勇 特约记者 姚秀军)

(原标题:提升就医体验是终极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医改 就医 体验

上一篇:让老百姓对疫苗更有信心
下一篇:孕产妇要从孕早期就开始补钙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