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离骚》里面咏叹:“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每次读到这一部分,都会让人感觉飘飘欲仙。实际上,作为一个美食国度,民间一直就有“春吃鲜花夏吃果,秋食野菌冬喝汤”的古谚。宋代林洪所著《山家清供》中,也有十几则实实在在的花馔记载。
所以,吃花,我们可是一直很有典故、很有文化的哦。
这个初夏,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吃花的。
第一个引领风潮的,是女皇武则天。《隋唐佳话录》里记载,有一年花朝节,武则天带领宫女游园赏花,看到百花齐放,尤其是牡丹开得正好,她突发奇想,让宫女采下各种各样的花朵,回宫后把花朵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并命名为“百花糕”。从此每逢花朝之日,她都用这种香糯可口的点心,赏赐群臣。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引领饮食潮流上自是不甘人后。东坡先生十分喜欢食用春天松树抽新芽出来的花骨朵。他曾咏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要摘取这恰到好处的松花,也是得时刻伺机而动啊。
作为南宋进士,林洪的追求和抱负,更接近于一名隐士,他效仿前辈高人,躲入山中,将才学化为一本文艺范儿十足、流传千古的“菜谱”——《山家清供》,里面记录的全是浙闽地区的“山林之味”,其中以花为原料的菜,有十余则。
清代宫廷在吃方面也是“花样”迭出。据说慈禧太后喜欢荷花,每当夏日,她都会让御膳房到湖里采摘新鲜的荷花,取用最完整的花瓣,蘸上用鸡汁调和的面粉放在油锅里炸透,做成美味小食。春天里,则用玉兰花代替,同样煎成又香又清脆的玉兰片儿当零嘴消闲。
到了近代,北京著名的才女凌淑华用花馔征服泰戈尔。上世纪20年代初,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当时北京兼画家、作家于一身的凌淑华,邀请泰戈尔、徐志摩等人到她的家中作客,她亲手用鲜花烤制藤萝花饼、玫瑰花饼招待贵客。泰戈尔品尝到了春天的味道,十分感动她花的心思和一双巧手。看过凌淑华留下来的照片,就会感觉到她果然是一个如兰之馨的妙人啊。
(全媒体记者江粤军)
(原标题:花花食界·鲜花入馔,古人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