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当患者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时,将不用再从心脏科和神经科之间来回跑了。记者从北京天坛医院获悉,目前该院脑心共患病联合诊疗中心已开始试运行,并专门针对脑心血管联合病变的患者进行筛查、治疗。接诊时,当医生怀疑患者有脑心共患病的可能,就会内部转诊至该中心,由神内、神外、心内、心外等多学科医生进行会诊,为患者量身定制一套治疗方案。这是本市首个脑心共患病联合诊疗平台,这种全新的模式未来有望在全市逐步推广。
事实上,心脑血管疾病原本就是同源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或整个动脉系统的疾病一定会累及心脏和头部。当患者出现脑血管疾病时,那么发生冠心病、肾动脉病和周围血管病的几率也会增加很多倍,因而出现脑心共患病的机会很多。
“脑血管疾病有20%是来自心脏的原因。”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说,过去,脑心共患病的患者往往是在天坛医院看神经问题,又辗转到阜外医院或安贞医院看心脏问题。这种疾病由各科医生分开治疗的模式,不利于治疗,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给患者造成风险。
不久前,王拥军接诊了一名31岁的福州患者。患者在外地出差时突发脑梗,但在当地治疗了一个多月也未见好转。后来转院到天坛医院,经诊断,王拥军发现该患者的病因竟然是在心脏。原来,他本身患有心脏粘液瘤,当这种“鼻涕状”粘液瘤不断脱落后,会顺着血液流动到头部,从而造成脑梗。“当时如果没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心脏问题,当他二次发病时,很可能就救不过来了。”王拥军说。
这几天,细心的患者可能会发现:在京医通挂号平台上,天坛医院又多了一个脑心共患病初筛门诊的号。
对此,天坛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金泽宁表示,过去,各个医院的脑血管和心血管病患者基本都是由不同的科室接诊,医生们也是各管一段。在他接诊的患者中,有三成患者都是手里同时捏着心内科和神经科的号来看病的,经过诊断后,这其中大部分患者都被他建议“改投”脑心共患病初筛门诊。
金泽宁为患者算了一笔“账”:头部和心脏同时不舒服的患者,第一次就诊要分别去看神经内科和心内科,等检查结果出来,心内科和神经内科医生还要分别再看第二次,如果确诊心脑两个部位都有问题,再由两个科室的医生会诊。这样一来,患者至少需要看5次医生。现在有了脑心共患病联合诊疗中心,患者只需挂一个脑心共患疾病筛查号。
“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者的来回奔波,患者的看病时间跨度很可能从2个月缩短到2周。同时也会减少因患者就诊科室不同所导致的治疗方案不是最优的弊端。”金泽宁说。
北京天坛医院医务处处长姜悦介绍,“脑心同治”平台打通了从门诊到医技11个科室。在天坛医院,脑心共患病患者不仅在门诊可以获得联合治疗,其中需要住院手术或者介入治疗的患者,还可享受到医院多学科MDT的诊疗模式。具体来说,该模式由中国科学院赵继宗院士牵头,组织相关科室的专家,讨论治疗方案。不同科室的医生还可以对患者采取复合手术的形式,即在同一台手术上解决头部、心脏等多个血管病变问题或者同一个患者同时采用介入和手术两种治疗方式。这样一来,在减少患者痛苦的同时,医疗费用也会有所下降。
目前,本市已在市属22家三甲医院内开展了脑心共患病调研。未来如果研究数据能证实这种脑心共患病联合诊疗模式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并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那么这将可能成为在全市推广的全新诊疗模式。(刘欢)
(原标题:首个脑心共患病联合诊疗中心试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