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为老人祝寿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天地同寿,日月齐光” 等吉言吉语;此外,还有用米、白、茶祝寿的。“米寿” 指八十八岁,因为“米”字上下两个八,中间一个十字,合起来就是 88 ;“白寿”为 99岁,百字少一横即白,百与白还谐音 ;“茶寿”指 108 岁,“茶”字上面是二十八,下面是八十,加起来便是 108。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他88 岁“米寿”那年,借用冯友兰先生给同龄好友金岳霖教授祝寿的话“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表明自己正信心满满地向“茶寿”进发。
说到茶寿,自然会联想到茶疗。说起“茶疗”,古往今来流传着不少十分有趣的故事。相传神农为了普济众生,尝百草,采草药,曾日遇七十二毒,因得茶而解。神农距今已四五千年,这说明茶能祛病益寿这一点很早就为我国先民所认识。饮茶养生乃中华传统,汉末名医华佗说“苦茶久食,有益”;晋代杜育说“茶能调神和内,倦解慵除”;南朝陶弘景云“茗茶轻身换骨”;《本草纲目》也载有“茶,清头目、醒昏睡、化痰消食、利尿止泻……”
唐代陆羽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他精于茶道,一生嗜茶如命,以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文人所钟爱,盛赞其为茶叶开创之功。宋代陈师道为《茶经》作序道 :“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热、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陆羽在饮茶祛病健身的基础上,还提出了饮茶可以修身养性的观点。
在茶道上与陆羽齐名的同代诗人卢仝,号玉川子。一生爱茶成癖,他的一曲《茶歌》,自唐以来千余年传唱不衰,至今人们咏茶时仍屡屡吟及,《茶歌》几乎成了吟茶的典故。文人骚客嗜茶擅烹,每每与“卢仝”“玉川子”相比:“我今安知非卢仝,只恐卢仝未相及”(明·胡文焕);“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清·汪巢林);“何须魏帝一丸药, 且尽卢仝七碗茶”(宋·苏轼);“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宋·杨万里)。北京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茶社有一楹联云:“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以上“七碗茶”“清风生两腋”,均为《茶歌》典故)。1983 年春,北京举办品茶会,会上 88岁书法家肖劳即席吟诗一首云:“嫩芽和雪煮,活火沸茶香。七碗荡诗腹,一瓯醒酒肠。”亦引卢仝《茶歌》为典。 《茶歌》以切身感受对茶疗说得十分具体形象:喝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茶对卢仝来说,已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当他饮到第七碗茶时,只觉得两腋生出习习清风,悠悠然飞上青天。
相传古时有一和尚得病,久治不愈。一位老人告之,蒙山顶上有茶树,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可去守候,及时采摘,用蒙山泉水煎服,一两,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不病;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和尚遵其嘱,得茶两余,取蒙山泉水煎服,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变乌,以极熟人相见,不敢相认。五代人王文锡《茶谱》记载的上述传说,把茶说成能治万病之药,且有返老还童之功效,这未免太玄,难以置信。不过,茶能治病却是人们的共识。隋文帝患头痛医治无效,后饮茶而愈,天下传闻,人们竞相煎饮。
饮茶能健身长寿,史书上也有记载。《旧唐书·宣宗纪》载,洛阳有位一百三十多岁的僧人,宣帝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人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中华寿星彭祖“因慕闽地不死国”, 来闽北修炼,洪荒年代以饮茶为乐事。据湖北省《咸宁县志》记载:清三朝元老太子太傅、兵部尚书雷以诚曾用咸宁“砖茶”治愈慈禧太后腹泻,咸宁砖茶被清廷定为“贡砖”, 雷以诚也因此被赏赐一品顶戴。前面引苏东坡著名诗句“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说的是魏文帝游西山得仙人丸药,服后身生羽翼,飘飘欲仙。苏轼说与其盼仙人赐药,倒不如像卢仝煎茶自饮,七碗下肚“两腋习习清风生”,那才实在。一言以蔽之,为长寿而去求仙,不如去喝茶。
孙中山先生盛赞茶“最合卫生,是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他说:“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 “穷乡僻壤之人,粗茶淡饭,不及酒肉,常多上寿”。林语堂先生好饮擅饮、精通茶道,他说:“我毫不怀疑茶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
现代科学也证明,茶对人体保健十分有益。日本科学家发现,茶有抗衰老的作用, “中国人患动脉粥样硬化和患心脏病的比例比西方低,与爱饮绿茶有关。”朱德《品庐山云雾茶》诗云:“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茶,色如翠,香如兰,没有酒的浓郁,不似水的平淡,宁静中归真生活。鲁迅在其杂文《喝茶》中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喝茶既延年益寿,又享清福,何乐而不为也!
(原标题:说说茶寿与茶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