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自《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发布以来,从贫困县(区)到经济重镇,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老工业区到改革前沿,在落实健康促进政策的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少好做法。日前,记者走进部分县(区),感受当地居民的健康生活。
健康促进正在各地不断开花结果。通过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方式,将居民的健康意识“养起来”,实现以“心动”促“行动”,是广东省相关县(区)的做法。
小区健康活动花样多
下午2时多,新手妈妈小张来到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中央豪门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前,她看到社区微信群里要开办新生儿健康讲座的通知,便赶来报名。
下午3时,在小区的综合服务站内,十余位老人在社工的带领下做起了运动体操。该站主任杨燕妃介绍,小区内有两名社工负责每天定时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并针对老中青三代需求做好服务宣传。
为鼓励居民参加健康活动,社区采取了多种奖励措施。比如,居民每天运动8000步以上,就可以提交数据兑换奖品。现在已经有800多位居民参加。
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主任莫丽芳是中央豪门小区的“网红”,经常在小区微信群里回答邻居们的各种孕期及育儿问题。“小宝宝喝奶呕吐是为什么?”“急求,孕期感冒了吃什么药?”莫丽芳常利用闲暇时间答疑解惑,并因此收获了融洽的邻里关系。
这个小区的2800户8400名居民中,有不少是医护人员。依托这一群体,社区居委会组建了一支以家庭医生为骨干、有医学背景的居民为辅助的30人“微医”志愿者服务队。这支服务队通过微信群、健康促进岗等形式,定期对居民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和教育讲座等活动。至今,“微医网上行”活动已累计为居民解答了2000多个健康问题。
作为石龙镇健康精细化管理试点,中央豪门小区致力打造“乐安健社区”。据统计,小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项目开展前的3.2%提升到现在的20.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占到33.7%,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8%。
娃娃念上“健康三字经”
周妈妈把3岁宝宝送进深圳市龙华区兴茂幼儿园一个月后,惊喜地发现了孩子身上的变化:“以前宝宝喜欢喝饮料,不喜欢喝白开水,现在看到妈妈喝可乐时会唱着儿歌劝妈妈不要喝。”原来,幼儿园随时进行、随处可见的健康教育活动收到了效果。
以往,健康促进的工作重心往往放在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身上,学龄前儿童常被忽略,而这一年龄段恰恰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能力培养、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为此,深圳市龙华区制订了《健苗行动计划(2016~2020年)》,针对0~6岁儿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按孕前优生、科学育儿指导以及学龄前儿童健康促进3个阶段实施,将其作为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政府工程在辖区内全面铺开。
龙华区有171所幼儿园。以前,儿童健康教育“无教材、无教案、无经费”。为此,龙华区投入40多万元,组织专家编印《学龄前儿童健康读本》,向在园的9万余名儿童免费发放。该《健康读本》以《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健康素养二十条》为蓝本,编制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并以漫画的形式将素养内容故事化。龙华区还开发了配套教案,为全区幼儿园统一师资培训。
龙华区与中山大学合作对项目干预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2016年~2017年,该区学龄前儿童健康素养水平逐步上升,目前已达到39.96%。健康行为比例(卫生习惯、作息习惯、口腔保健等)由23.51%提高到28.93%,掌握健康技能情况由49.06%提高至73.02%。(记者 于梦非)
(原标题:将居民的健康意识“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