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中明确提出严禁改变编制使用范围,挤占挪用基层编制。的确,挤占挪用基层编制问题不是小问题,它是加重基层负担,加剧基层人才“洼地”形成的大问题。给基层减负,不仅要整治挤占挪用基层编制的行为,还要积极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
挤占挪用编制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人民日报就曝光了某电视节目知名主持人占据教师身份编制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一片哗然。经过近年来多轮开展占用基层编制问题专项治理,挤占挪用问题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为由,变相挤占挪用基层编制干部的问题还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究其原因,既有人的原因,也有制度的原因。编制制度存在漏洞、制度执行不严、公开不力等都是问题。但除制度“硬伤”之外,编制管理部门控编意识不强,编制“终身制”、编制越多越显部门重要、人多好办事、增事增编的思想也是挤占挪用编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给基层减负,一个关键就是向基层投放人才。通过盘活用好机构编制资源,推动机构编制资源下沉,进一步夯实基层一线工作力量。
编制“下沉”不是简单地“甩包袱”,是要向优化结构要效益。在摸清实际工作量的情况下,收回挤占挪用、整治职能弱化和人浮于事后的编制,该压缩的压缩,该精简的精简,挖掘编制总量的潜力。同时加强对编制人员的绩效考核,通过优化结构、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化办公,实现更少的人办更多的事,而不能为了空编而简单地精简机构和人员。
编制“下沉”不是粗暴地“大满贯”,是要给乡村振兴注“活水”。开展基层干部干部人才现状调查,全面摸清基层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人才需求状况,用编计划向基层一线倾斜,向基层输送教育、医疗等急需紧缺人才、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逐步实现将村“两委”干部纳入编制管理,确保乡村振兴有人可用、有合适的人用,而不能为了满编简单地充实人员。
编制“下沉”更不是“一放了之”,要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牢牢树立“编制就是法”的理念,在守住“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这条红线情况下,适时开展“机构编制绩效评估”,动态调整,用好、用活编制资源。深入推进机构编制信息“上网”,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预防和减少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切实发挥编制资源的最大效应,而不能“一定终生”,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