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江西永丰七彩岩龙湾:稻田里的赞歌

刘小华    2019-08-07 09:48:38   

最近,一组“稻田里的赞歌”图片刷爆微信朋友圈。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江西省永丰县三坊乡下坊村七彩岩龙湾的村民自发在稻田里用红色水稻“写下”的初心。

 

王嘉欣 摄

 

从高空俯瞰,碧绿稻田里清晰呈现一面 “红旗”,“红旗”下面写着“丰收70”四个大字,旁边一颗大大的“红心”向着这面红旗;右方还有“七彩岩龙湾”、“岩前泉米”等字样。整个图案在空中俯瞰格外显眼,与周边莲田、村庄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的夏日画卷。

吹皱一池的春水

两年前,七彩岩龙湾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离县城75公里。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也不知道它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2018年1月,中央出台了振兴乡村的一号文件,有如春风吹暖了大江南北,也吹进了这个偏远小山村。文件中提到,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捐资捐物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春节前夕,三坊乡党委政府召开了在外青年座谈会,这个村庄王云、业涌等在外青年代表到参加了这个会议。这个座谈会就像一场及时春雨,点燃了潜伏于他们心中梦想,且熊熊燃烧起来。他们回到村庄,召集所有年轻人坐在一起讨论,如何振兴自己的家乡?有的说:“从中央到地方,对振兴乡村都极其重视,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我们自己行动了。”有的说:“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点闲钱,大家筹资建设自己家乡,怎么算都不会亏。往好的方面想,把家乡变成国际网红旅游村,我们长辈就不用天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只赚那几个低廉的辛苦钱,我们自己就不用再四海漂泊打工,呆在老家也可赚到不菲收入。往坏的方面想,纵然没有打造成国际旅游村庄,但我们的老家切实变美了,这同样是赚呀!”大家越讨论越激动,讨论到深夜十二点依然热血沸腾!

第二天,全村人又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发挥在外年轻人和在家老人的作用。一位在家长辈深情说到:“在外的年轻人有如此豪情和壮志,自己掏腰包来反哺家乡建设,我们在家的老人怎能拖后腿,不去支持呢?”最后,全村统一了思想,达成了一致目标:在外年轻人成立公司,出资出力,做好乡村规划,品牌推广,民宿开发,活动策划,营地建设等;在家老人以耕地、山地入股,成立合作社,在公司指导下,不施化肥农药,种植有机水稻、白莲等,并定期开展巡河活动,保护好各种生态资源。

吹响振兴的号角

七彩岩龙湾的村民崇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坚定、坚毅的性格。

这一年,这个村的在外年轻人,先后共筹集了两百多万资金。他们组建了内外团队,启动了规划编制,明确了发展思路,推进了首期任务落地。他们用青石板修建了村前两公里的水渠道,打通了通往罗坑、枣子坑、下陂坑3条3米宽,近10公里的砂石路,修整了优质良田200余亩,将10来栋破旧的老屋子进行了全新整修,并改造了一栋具有地方特色的游客接待中心,新建了一栋水冲式公厕,修建了停车场,在村前田坎上铺了近一公里的青石板游步道,在道路两旁种植各种果树,将花籽铺撒于房前屋后。 

 

王嘉欣 摄

 

这一年,他们积极开展 “增殖放流,人放天养”活动,购买了几万尾红鲤鱼,投放于下坊河流,并成立了全国首个河流守望者村级教育基地。5月,成立了岩前观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7月,成立了中赦综合种养合作社。国庆期间,他们开展了“首届农民丰收节” 活动,吸引了周边及县城近万人参与,连老外也慕名而来。他们还举办了新春文艺汇演,青少年 “探秘岩龙湾”研学活动,亲子巡河徒步捡垃圾等活动。

这一年,他们严格遵循自然农法,坚持不打农药、化肥,不撒除草剂,种出了自己品牌大米——岩前泉米,并把它推进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这是江西产的米?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米”,顾客反馈时,都赞不绝口。他们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LOGO、公众号、网店等。2018年9月,这个村庄被评为首届农民丰收节全国100个特色村,成为吉安市唯一获评的村庄。

这个村庄开始变得越来越美,村前荷花连片盛开,河水清澈见底,一群群白鹭及各种水鸟纷纷迁徙这里。萤火虫和七星鱼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游客纷纷奔赴这个村庄游玩“打卡”。更为可喜的是,广吉高速开通了,这个村庄到吉安车程只需半小时,到井冈山机场一小时,交通也越来越便捷了。今年初,这个村庄又被县委县政府列为新农村精品示范点。

吹进心中的感动

网上流行一句话,“世间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胡气新,作为村里老支部书记,一直想着如何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把各级精神贯彻好,把村里事业发展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致富。他时常顶着烈日酷暑,陪着北京、浙江等地来的规划师走村入户、翻山越岭,介绍风土人情,提出创意思路。他带领村里骨干和在外乡贤,近学井冈山、兴国,远赴北京、杭州等地考察。对在外年轻人的各种新奇想法,他总是积极支持,鼓励大胆尝试。“出了问题,由我这老头子顶着。”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

王业涌,这个村庄走出去的第一位北大学子,有着极深家乡情怀和高远理想,虽身居北京,却时刻惦记家乡发展。他经常利用休年假、度周末时间,频繁奔走于首都与永丰三坊之间,为家乡发展出谋献策。他积极引荐各类专家进村指导,同时,还是家乡的义务信息员和宣传员。有时,他为了推动老家的项目尽早落地,可以一宿不眠地从北京赶回,天未亮,又陪着专家跋山涉水。有时,为了帮助老家做一个详尽规则和方案,他可以伏案到凌晨三点或四点。他把满腔热情浇灌于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也感动着全村男女老少。

王云,这个村庄的优秀代表,原本常驻上海,可为了家乡建设,毅然舍下上海工作,回到了老家。他的家人有些不理解,说放着上海好好工程不做,偏跑回来搞什么家乡建设,这个村庄能建设得起来么,能有市场么?家人的疑虑不无道理,毕竟,这个村庄才刚起步,未来会怎样谁也难料。可村里老少都推举他,没有人在村里实施操作,再美好的梦想也只能写在纸上。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家乡建设正需要人时,他不上谁上?

王嘉明,这个村庄在外青年的榜样,关键时候,他总能看清发展方向,为家乡提供各种支持。王业隆,创办了兴国最大一家榨油厂,却还不辞辛苦为家乡奔波劳累。王洪凡,村里的老主任,卸任村主任一职后,又担任起中赦综合种养合作社理事长,带领在家老少,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和各种养殖。这个村庄还有很多年轻人和长辈,都以自己擅长技能,关心支持着这个村庄发展。

因为一个梦,这个村庄的所有力量都汇聚在了一起,恰似一颗建设家乡的炽热红心,向着党,立誓要走绿色生态的乡村振兴道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鏖战深山勇担当 生死营救守民安
下一篇:赣州:新能源汽车下线吹响绿色制造的集结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