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鏖战深山勇担当 生死营救守民安

——宜春市消防救援支队“7.21”靖安县吕阳洞山洪救援事迹

2019-08-07 09:45:31   

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调集救援力量

7月21日16时08分,宜春市消防救援支队靖安县大队接到报警称,靖安县吕阳洞山区突降暴雨引发山洪,有10余名“驴友”被困,大队第一时间出动2辆消防车、14名指战员前往赶赴现场处置。16时13分,支队指挥中心接报后,立即调派临近的奉新县中队1辆消防车、7名指战员增援。20时30分,现场指挥部传来消息:经不断情况汇总,现场被困“驴友”可能多达200余人!支队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四级救援响应,增派靖安、高安、特勤3个中队4辆消防车、24名指战员再次增援,支队长陈坚率支队全勤指挥部及通信、宣传2个分队遂行出动,同时向省消防救援总队和市政府、市应急管理局进行报告。市政府启动了应急联动机制,迅速调集应急、公安、医疗、林业、蓝天救援队等力量协同参与处置;省消防救援总队启动了跨区域响应预案,紧急调派南昌支队7辆消防车、57名指战员增援。

警情发生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部黄明书记和省领导刘奇、易炼红、刘强、吴忠琼分别作出批示,要求迅速组织开展救援,尽最大努力解救被困人员。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龙卿吉、宜春市市长王水平、省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朱飞勇等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援,省消防总队总队长宋树欣坐镇作战指挥大厅全程调度。

 

争分夺秒,迅速开展搜救行动

16时40分,第一批救援力量——靖安大队14名指战员抵达救援现场。当地村民介绍,吕阳洞又叫洞非洞,是类似于倒立瓶口形状的长10余公里,宽数十米的峡谷,两侧是最高海拔900米的陡峭原始山林,地貌原始,溪径交错,内部地形错综复杂,盛夏季节与城区温差10余度,近年来吸引了不少“驴友”前来探险,一些不掌握野外生存基本技能的市民也纷纷自发组团前来纳凉游玩。正常气象条件下,峡谷底部的河床几乎干枯,村民和“驴友”都是沿干枯的坑底进出,但遇上暴雨,由于两侧山坡非常陡,雨水快速聚集坑底,极易形成山洪,山坡上几乎没有便道。据被救人员反映,山洪来时大概10秒时间水位上涨了1米多,进山1公里多手机就没信号了。此时,时间已临近傍晚,森林里光线已经很暗,山涧清流早已变成洪水猛兽,河滩上聚集的群众惊慌失措,哭喊声与山洪的咆哮声争相呼啸着。“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大家多想,大队长况振华一边组织乡镇干部、派出所民警在溯流起点周边寻找和疏散被困群众,一边详细了解被困“驴友”的人数和具体位置,和教导员周铭各带一个搜救小组,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分别从溪流东、西两侧快速进入山区开展搜救。在大队救援人员沿河道进山5公里处,大队教导员周铭发现了第一名“驴友”,只见她神色慌张,双腿颤抖,遇到救援人员时几乎崩溃,救援人员迅速将随身携带的水和食物分发给她,并不断安慰她的情绪,从这名“驴友”口中他们了解到,至少有4名“驴友”被洪水冲走,且多名同行同伴走散,后面应该还有好几批“驴友”。根据这名“驴友”提供的消息,搜救组立即向支队指挥中心和当地政府报告,但携带的手机、对讲机、卫星电话信号全无。随后,大队迅速调整力量部署,教导员周铭一组挺进深山按被救人员提供的信息继续搜索,另一组返回沿河道搜寻被洪水冲走的人员并向外界报告情况。

18时20分,返回的搜救小组在距溯流起点3公里河流西岸一土堆高台处发现28名被困“驴友”,高台经过长时间洪水冲刷已有一部分悬空,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如不及时救援,后果不堪设想。大队长况振华立即命令指战员在河床较浅处迅速使用救生抛投器,搭建出一条绳索救援通道,洪水最深处已过腰,为确保被困28名“驴友”的安全,指战员们冒着被随时可能被洪水冲走的危险,用自己的身体在绳索中央搭起了一道“防护网”,接力式地扶着被困“驴友”一个个安全转移。

18时07分,奉新县消防救援中队增援力量抵达救援现场,在溯流起点附近营救转移被困人员。19时50分,与返回的靖安大队搜救组会合。大队长况振华安排8名指战员重新组成了一个搜救小组,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再次进入深山进行搜救,自己带3人护送被救人员返回向外界报告情况,并在返回途中搜寻到1名遇难者遗体。20时27分,支队指挥中心接到大量人员被困并失联的报告,随即启动四级救援响应进行增援。

与此同时,教导员周铭带领的搜救组通过大声呼喊的方式进行搜寻,每走几步他们都要向不同方向大喊“有人吗?”绝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和任何一声回音,经过4个小时的徒步搜索,20时10分,在距溯流起点6公里处他们终于发现一批11名“驴友”被困在滩急的河流对岸。由于此处河道相对较窄,水流很急,救援人员根本无法直接从河流中横穿到对岸,大队指挥员周铭经过认真勘察,决定采用绳索横渡的方式实施救援。但由于夜间操作,中间树木繁多,救援人员尝试了几次将绳子抛到对岸都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放弃,通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把绳子抛到了对岸,并指导被困“驴友”把绳子固定在了对岸的树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靖安中队指挥员熊平平带头通过绳索横渡到对岸,在横渡过程中,湍急的洪水几度没过了他的脖子,不停地冲击着他的身体,并带动着绳索在半空中晃动,双手随时都有被洪水冲脱的可能,在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经过近5分钟的努力,熊平平成功横渡到河对岸,为11名被困人员打通了生命通道。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张救援,成功将11名被困人员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

截止21日23时40分,靖安大队和奉新中队搜救人员在当地干部群众和公安民警的配合下成功营救并疏散群众234人,并将1具遇难者遗体转运至山下集结点。

 

舍生忘死,连夜搜寻被困人员

22时,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龙卿吉、宜春市市长王水平、省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朱飞勇等领导陆续抵达现场,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陈坚率支队全勤指挥部、高安中队、特勤中队先后到达现场,23时至次日4时,多支周边县(市)的蓝天救援队到场支援。王水平市长抵达后,立即成立了救援工作总指挥部,自己担任总指挥,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陈坚担任救援组组长。指挥部通过信息汇总和被解救的人员提供的信息判断,此次吕阳洞山洪被困人员共有5批250人左右,目前仍有30余人和多辆越野车被困,因山中无通信网络处于失联状态。与此同时通过公安信息化手段掌握了一部分人员的手机号码和车辆信息。

是否开展夜间搜救,复杂环境条件下搜救人员的安全是指挥部需要下决心的首要问题。支队长陈坚在向前期进山搜救的指战员了解情况后,向总指挥部提出了连夜组织搜救建议。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龙卿吉,现场总指挥、市长王水平考虑到被困人员全身湿透无生火的干木材、没有饮用水和食物、野外可能遇到蛇甚至野兽、没有照明器材心里恐慌等因素,果断下了连夜进山搜救决心。但在进深10公里、方圆1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开展夜间搜救谈何容易。总指挥部找来当地熟悉情况的村干部和村民仔细研究进山路线和失踪人员可能到达的临时避险方位,被困群众每营救出来一批就找他们询问线索,最终分别于23时30分、23时55分、0时40分派出三支消防指战员和蓝天救援队员组成的搜救组,由当地村民当向导。靖安消防大队长况振华、教导员周铭和前期参与搜救的多名指战员不顾已爬山涉水7个小时体力已经透支,仍以情况熟悉为由参与夜间救援。

由于夜间山林中能见度极低,几乎没有道路、山地泥泞湿滑、荆棘密布,搜救攻坚小组利用柴刀开路,行进异常艰难,有的队员多次摔倒险些滑下几米高的陡壁,还有的被荆棘划破了手臂、被野蜂叮咬,但搜救组人员始终没有退缩、没有放弃,经过3个小时的爬坡涉水、穿林越滩,一个搜救小组终于在次日3时10分找到了一批14名失联“驴友”,其中还有一名孕妇,考虑到群众夜间出山风险太大,在保障了生存条件的情况下,决定原地驻太大,因此给他们提供了各种补给后,留下3名救援人员陪同,天亮后再安全出山。另一个搜救小组根据公安部门摸排的手机信息和定位,在谷底河道中先后找到了2具遇难者遗体。

次日5时24分,南昌支队7车57人跨区域增援力量到场。此时天色渐亮,经过公安部门比对,已确认的最后还有21名人员失联。6时许,总指挥部再次通过研判决定划分3个片区共5个搜救组,让靖安消防大队长况振华、教导员周铭带队,按15名指战员+3名向导+1只搜救犬的编组,携带对讲机、无人机、救生衣等装备,运用“高空巡航、沿河拉网、盲区复搜”等手段,进行全面排查搜索。

此时,已安排刚刚返回休整的靖安、奉新10名指战员主动向指挥部请战,再次对夜间搜救的盲区开展搜索。7时30分,救援人员最终在距溯流起点8公里处找到了20名失联人员。7时50分,靖安、奉新中队主动请战的指战员在4米高的河床崖壁上找到了最后一名遇难者遗体,一直到遗体转运出来,他们已连续奋战17个小时。

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消防救援人员先后37批次进山搜救、12次冒险搭建水上生命通道、3次递送饮食物资、16次接应遇险人员、7次遇到毒蛇袭击,连续奋战17个小时,成功营救出被困人员279人、搜寻遇难者4人,圆满完成了此次救援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初心使命。救援结束后,应急管理部、部消防救援局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对参战指战员在此次救援行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也对此事件进行了纷纷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昌市发布调整限号管理措施
下一篇:江西永丰七彩岩龙湾:稻田里的赞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