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乐安谷岗:追忆烽火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

2019-07-02 14:51:20    人民周刊网-江西频道

6月29日上午,江西抚州乐安县谷岗乡党委、政府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探访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登仙桥大捷遗址和战前指挥所旧址,追忆烽火岁月,唱响红色旋律,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

一座距今千年的“登仙桥”

登仙桥距乐安县谷岗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该桥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距今近千年,桥首建在洪门村口,原名“洪门桥”,后因传说南宋嘉定年间,闽汀诗人葛长庚,怀才不遇,化名“白玉蟾”,修道时云游大华山,在“洪门桥”留有“仰卧洪桥似登仙”的诗句,为纪念这位修道的诗人,故改名为“登仙桥”。

 1912年,山洪暴发,桥被冲毁。1922年,重建了该桥。该桥为亭式单孔拱桥,宽2丈,单孔直径6丈,高1丈8尺,用青麻石砌成,桥墩嵌入岩石中,非常坚固。桥两边的通道门分别有十一、十三个台阶,桥面上建有瓦房,桥房一体,造型别致,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造桥工艺。

见证共和国历史的不朽丰碑

据悉,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中,红军主力在登仙桥附近与国民党军激战,一举歼灭52师全部和59师大部。如今,登仙桥仍牢牢地矗立于江上,桥身弹孔累累。

谷岗乡党委黄赵平书记带领大家踏上登仙桥的石砖台阶,亲抚着青苔和弹孔,讲述了革命先辈的革命经历。“听老辈们讲,当年战争非常激烈,对面山坡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寸草不生,如今,硝烟散去、木竹成荫,山坡重叠形成一条细长的峡谷,常常大雾弥漫,旅游圣地,美不胜收。”黄书记如是说,这里是“登仙桥大捷”的见证,更是共和国红色历史的见证。

传承红色基因的旅游圣地

登仙桥畔地势险要,从谷岗沿河而下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是乐安到宜黄的要冲,两边高山耸立,木竹成荫,山坡重叠形成一条细长的峡谷。这里常常是大雾弥漫,即使千军万马匿于其中也难察觉。

早年间,该桥为出行之人和田间劳作的农民在此小憩提供了方便,现在登仙桥已成为人们参观旅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景点,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多次深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视察学习,围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指导原则努力践行着。

在乡党委黄赵平书记带领下,谷岗乡党委政府积极担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重大责任,不断加强当地居民的法制意识,重点文物保护意识,红色旅游服务意识,每年这里至少要接待5万人次游客,如今,登仙桥被中共抚州市委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抚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复核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景德镇黑猫集团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篇:赣州市委宣讲团在赣州银行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