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工作人员用8个月完成上色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山西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室主任宁波处获悉,经过3年的工作,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已完成3D打印和上色工作,原本超过百吨的石窟重量被降低到5吨左右,还可通过拆分组合移动到任何地方展出。
3D打印版观众可触摸
北青报记者12日从山西省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室主任宁波处获悉,近日,按实物大小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在深圳完成了上色工作,将于今年12月在杭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正式展出,未来还有望“巡展”到世界各地。“真正的云冈石窟是不能触摸的,但是3D打印的石窟制作出了原石窟的砂岩质感,观众们可以亲手触摸,体验不一样的云冈石窟。”
宁波介绍,其实早在2005年,云冈石窟研究院就开始进行石窟文物的三维数字化工作,对云冈石窟第3窟和第12窟的3D打印复制工作始于2017年。2018年,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3窟在青岛展出,“但这个打印出来的石窟是固定的,虽然离开了山西,却不能让青岛之外的人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欣赏到云冈石窟的魅力。为此,我们希望能够打印出一个可以动起来的石窟。”最终,工作人员选中了云冈石窟中著名的第12窟“音乐窟”。
8个月时间完成上色
然而,想把这个石窟3D打印出来绝非易事,“音乐窟”的重量达数百吨,负责3D扫描打印的深圳美科图像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唐立春说,在扫描建模的过程中,模型处理的运算量一度超过了服务器的极限,“尽管最终复制出的石窟高达9米,但我们要让打印出来的石窟表面误差在1毫米以内。”打印出来的“音乐窟”的重量被降低到5吨,整个石窟被分成了85块,通过集装箱打包运输到指定的位置后,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将它们拼接在一起。
除了对尺寸精确复制,制作方还在云冈石窟研究院的帮助下,获得了10块来自云冈石窟的废弃石料样本,以求让3D打印的石窟质感也能与原品一致。制作团队先后进行了七八次打印尝试,才让3D打印出来的材料质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3D打印出来的“音乐窟”虽然有砂岩的质感,却没有颜色,无法表现出“音乐窟”艳丽的色彩,“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段艰苦的上色工作。”宁波说,“上色是没法用计算机进行的,只能靠人工进行,5名工作人员用了8个月时间,才完成上色。”
色彩进行加固防止脱落
对于复制窟参展的仿真效果问题,宁波称,云冈石窟现场常会因光线等自然原因,导致文物颜色显得较暗,研究院方面则希望通过复制窟上色过程中的色彩提亮,展现出色彩明亮的文物观赏效果。
在制作涂料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把调配颜料与云冈石窟现场进行效果比对,确定最后的配色方案。由于复制窟最初定位为在室内进行展览,上色颜料的材质采用国画颜料、水彩颜料、矿物颜料混合调制,为了应对室内保存、运输过程的突发状况,云冈石窟方面还对色彩进行加固以防止脱落。
文/本报记者 屈畅 实习记者 许张超
统筹/池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