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宝库,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海湖风景名胜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隅,青海省的东部,景区南依青海南山,北傍大通山,东靠日月山,西临阿木尼尼库山,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封闭式内陆盆地。青海湖风景名胜区范围东面从日月山克图垭豁口沿日月山山脊至日月山山口;南面从日月山山口沿109国道经倒淌河至省道214达蛤蟆壑山口,沿青海南山山脊至夏尔棱曲;西面从夏尔棱曲经日埃木山脊到吉尔孟;北面以吉尔孟沿315国道经热水岔路口至老315国道,沿老315国道至日月山克图垭豁,总面积为7,577.84平方公里。
青海湖的主体是水体,景区的建设核心是要保证水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青海湖裸鲤、鸟类和普氏原羚等珍稀动物的生长环境。因此,规划核心景区为水域水体以及河湖入口地段,核心景区总面积为4,635.61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比例为61.17%。
青海湖保存的生态过程痕迹,反映人类定居的历史特征,湿地物种、群落、生境景观和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因此,青海湖又是地史痕迹、生物、地质、地理等众多学科和公众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由于湿地的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与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尤其青海湖的景观和宗教意义使其具有深厚文化价值。历史上,青海湖还是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文成公主进藏),使青海湖成为国家和世界人类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青海湖湿地因其拥有珍稀濒危和受威胁的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自然过程和特殊的湿地类型,可以作为重要的旅游和休闲地,开展旅游活动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支持生态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
青海湖湿地功能主要表现在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发展渔业(如为湿地中的动物和水禽提供食物、栖息繁殖和越冬条件)等;青海湖湿地用途主要包括旅游休闲、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动植物产品等;湿地属性价值包括景观美学价值、存在价值、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和自然遗产价值。
199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根据稀有物种的丰富度,以及特有种集中分布和其生境丧失的严重程度,提出“全球200”(Global200)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区域清单(Olson & Dinerstein,1998),把全球划分为233个热点地区,中国有17个,其中,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位列中国4个湿地区之中。
青海湖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资源以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为主(自然景源计45个,人文景源计48个,各占景源总数的近50%)。自然景源以地景最为突出,地景类型丰富,其中以海心山、三块石、鸟岛、蛋岛、鸬鹚岛、二郎剑、日月山、倒淌河的景观特色最为鲜明,有较高的景观价值和吸引力。人文景源以胜迹最为突出(胜迹计29个,占人文景源的60%),丝绸之路南线(青海道)、唐蕃古道、南向阳古城遗址、应龙古城遗址、毕戈夫人墓等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极高,其内涵和空间分布较为清晰,便于开发利用。
青海湖景区风景资源结构中,水文类、地文类和历史遗产类均居于重要地位,它们是景区的优势风景资源。资源的品位度以水文类最高,典型代表是青海湖,这充分说明湖泊风景资源是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独具魅力旅游吸引物,是整个青海省甚至全国独树一帜的风景资源,呈现着鲜明的专一性、垄断性的价值,具有世界历史遗产的价值。地文类以日月山、沙岛和鸟岛为代表,历史遗产类以丝绸之路、唐蕃古道、鱼雷发射试验基地(遗址)、古城遗址、寺庙为代表,也是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特色资源,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显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