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工程,3年来投入6000余万元,完成生态修复76处,修复面积近21万平方米。
在神农顶片区,鸭子口与小龙潭之间,沿209国道一侧,有一处狭长坡体,因周遭遍布红色的岩石而得名“红石沟”,但这里岩石松软,加之年久裸露,风雨冰雪侵蚀,岩体不稳定,久而久之,岩石散落、堆积,红石沟变身“红石窖”。
神农架国家公园因地制宜,在堆积方或松散石方区域,用宾格石笼固定边缘,隔离收拢滑石,再覆土40厘米至60厘米。在风化较严重的区域,先排险再安装防护网加固。接下来,插种冷杉、海棠,密植箭竹林、以草甸打底、扦插攀爬植物、铺植苔藓……采用原始植被物种,修复后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距离木鱼镇12公里处的209国道酒壶坪垭回头线处,山路曲折。几年前,因为植被稀少,山体裸露处常常发生滑坡。经过勘察,神农架国家公园决定对这一区域实施生态修复——种上10年以上树龄的银杏、香樟,撒上花籽,这样一来不仅修复了生态也美化了环境。
神农架大部分核心景区分布在神农架国家公园范围内,因此,国家公园内的生态修复工作,除了要恢复植被,治理裸露、散落山体,保护自然资源安全,还承载着景区美化的责任。
“自然生态系统修复不应沿袭‘改造自然’的思维惯性,过度干预自然,结果适得其反,使修复缺乏可持续性,我们坚信大自然是最好的‘生态修复师’。” 神农架林区常务副区长、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文华说。
(原标题:神农架国家公园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1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