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试点工作迈入全面推进新阶段。”1月1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7个分局在相关市(州)同时举行挂牌仪式。面对媒体,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两年前,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发挥大熊猫的“伞护”作用,保护大熊猫及伴生物种、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两年后,四川陆续启动省级和下属机构的设置。这些机构为何设置?如何设置?又将如何运行?
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构建三级管理体制
挂牌现场,记者获悉,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划入区将推行三级管理体制,同时年内出台划入区各类保护机构整合意见。
何为三级管理体制?四川省印发的《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实施方案》明确,三级管理体制为:国家管理局、四川省管理局、管理分局。其中,各分局负责管理基层站(所)。
具体而言,省级层面,省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牌子。四川省管理局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省政府双重领导,以省政府管理为主。其主要职责为,承担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四川省的具体试点工作,包括生态保护修复、组织实施特许经营和社会参与、规定权限内的项目审批等。
至于本次新设置的7个分局,将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的派出机构。分局由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管理局)与市(州)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州)政府管理为主。目前,各分局不确定机构规格、不新增人员编制。
对于划入区的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四川省明确要求,年内有相关市(州)出台整合意见。“这些意见将经由省级有关部门批复同意后组织实施。”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水系分布为参照,设置分局层面管理机构
三级管理体制布局中,最新的动作便是管理分局的设置。那么,管理分局的设置依据是什么?
“我们基本是按照便于管理和协调的原则来设置分局层面管理机构。”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曾有人提议,应以山系走向来设置分局层面管理机构。
但山系的走向多变且容易出现跨区域的现象,并不能实现统一管理和协调。“然而,不同的山系之间都有水系分布,而这也给了我们新的参照。”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比对,他们发现阿坝州的划入区多为岷江流域、雅安市的划入区多为青衣江流域,绵阳市的划入区则多处于涪江流域。
因此,最终设置管理机构时,对新成立的管理分局采取属地和分级管理。“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四川境内划入区涉及成都、德阳、绵阳、雅安、眉山、广元和阿坝7个市(州),而分局设置也恰好每个市(州)一个。”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此一来,将便于管理和协调。
至于为何选择7个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作为组建基础,相关专家表示,7个自然保护区具备了这些特点:均为野生大熊猫种群重点分布区;在四川省内乃至国内设立较早;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且面积较大;保护力量和机制完善,管理水平较高。即这些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本身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母鸡带小鸡”效应。
加码科研机构,组建“智库”和科研平台
1月15日挂牌当日,四川省管理局两个新设下属机构引人注目: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和大熊猫学院。
从1983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立算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四川已基本形成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两大科研机构为主的大熊猫科研体系。而放眼全国,三大大熊猫科研机构中,四川有其二,另一个为陕西省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
如今,四川再次加码的背景是什么?
“现有的科研机构都只针对物种本身而研究,体制、机制等领域着力不多。”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成立的研究院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的下属机构,不仅要开展大熊猫野生种群遗传档案、遗传基因库、小种群复壮、栖息地保护恢复技术等基础科学研究,还要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本身进行研究。
因为,作为一项新事物,大熊猫国家公园究竟该如何试点、建立、运行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摸索。换言之,新成立的研究院将充当“智库”的角色。
而大熊猫学院,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大熊猫及伴生物种、栖息地保护、国家公园管理等专业人才的科研平台,而非一个“实体学校”。
“就是一个‘借智’的机制。”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四川将继续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政策研究、规划设计、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社区共建,以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建设向纵深推进。(四川日报 记者 王成栋)
(原标题:四川开启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