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公益 > 正文

黑龙江康寿老年服务中心巡礼

2019-10-17 11:02:11    慈善公益报

  当年,黑龙江密宝虎饶地区,王震将军在这里点燃了开发北大荒第一把荒火。将军站在一个叫作老爷岭的山头,极目穷无际涯的亘古荒原,凝神屏息,勾画出开发密山宝清虎林饶河的蓝图。自此,这个地方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将军峰”;自此,铁道兵的几个师、十万转业官兵、山东等地的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用青春的热血和理想的豪气,唤醒沉睡的黑土。岁月飘逝而过,这些开发北大荒的功臣耆耆老矣,晚年安否?成为北大荒的后人们心中的挂念。

  共和国没有忘记

  国庆70周年前夕,我们来到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老年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一个耸立在将军岭下、金沙湖边的“琉璃宫”。那是一个完全用玻璃包裹的蝶形建筑,占地面积2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362平方米的巨型建筑,远远看去,就像一只在广沃草地上翩翩起舞的蓝色蝴蝶,走近一看,俨然一只正在广纳财源的大元宝。进得大楼,模仿西洋教堂风格的圆形穹顶,足有十多层楼房高,全部由玻璃覆盖,开阔透亮。1至4层,围绕主厅,就像四条室内跑道,可以连通两侧配楼。配楼是七层结构,西配楼1至6层是老人居室,计有300多张床位。每一层的西侧又是玻璃围绕的圆形活动场地,摆有沙发、健身器具、麻将桌、茶几等。白天,老人们可以在这里晒太阳、娱乐;晚上,可以就近散步、休闲;冬天,尽管窗外白雪皑皑,寒风怒号,烟炮卷地,但是,室内却温暖如春;夏天,微风送来田园的清香,轮椅上、椅子上、沙发上的老人们,可以宁静地饱览蓝天白云,万顷碧波。那是他们曾经熟悉的土地,曾经历尽千辛万难的地方,也是从未有过闲暇一瞥的地方,几十年的艰苦跋涉之后,现在终于可以静静地品味一下了。在一个落日余晖中,我看到一位老者,他绕着圆廊走完步,靠在窗前歇息。问我原来是那儿的,我说我是854的知青。他的眼睛一亮,指着东方:

  “你们在那边。”

  “你去过?”

  老者显然是个“老农场”了,许多我熟悉的地名,他都记得一清二楚。然后就指给我看,西岗、虎林、裴德医院、八一农大……说起当年他们在这里烧荒开地,挖渠排水,烧砖建房的一幕一幕,如数家珍,随后感叹道:

  “一晃就老啦,过去一年忙到头,哪有闲心看什么风景。现在好了,老了老了,还享上福了。你看,农管局给盖的养老中心,这楼、这设施、这待遇,还那么便宜,恐怕你们城市里也少有吧。”

  老人说的是实情。这个中心,是黑龙江牡丹江垦区的“十二五公益事业重点民生工程。投资1.3亿,初衷就是要为奋斗了一辈子,为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战士、老支边、老知青建造一个安享晚年的乐园。2011年兴建的时候,整个黑龙江垦区,从管理局到农场,都在做同一件事:有建养老中心,有建老年活动中心,仅牡丹江农管局系统,养老中心就有好几个,规模大小不一,但是都是当地设施一流的建筑。各个农场,都有一个供老职工免费娱乐健身的活动场所,满足居家养老的老职工的休闲娱乐需求。

  北大荒的冬天长,一年之中约有半年冰雪覆盖,居家养老的老人基本足不出户,所谓“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也。也许考虑到这个特点,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在设计建造老年服务中心的时候,采取了暖房式结构,让整个建筑包裹在玻璃墙中,同时,留出极大的建筑空间,保持密闭时空气的新鲜。在第四层的环形围廊里,中心主任朱国民指着围栏边摆满的各色绿色植物说:

  “你看,像不像热带雨林?”

  主任颇带自信的口气说,老者在这里生活,寿命起码可以延长几年。他的依据是除了有伙食营养搭配等因素外,还由于室内的空间大,绿化率高,可达到75%,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000个/cm3,空气清新,温度适中,极大地增强了老人的免疫力。在这里住,饮食均衡,生活规律,老年致病的偶发因素大大减少,不易引发各种流行传染疾病。

  “当然,足够的空间保证老者有运动条件,也是很重要的。”

  说着,正好一位老者走到我们跟前,有一些瘸,显然得过中风。朱主任问他走几圈了,感觉怎么样?老人满脸兴奋地告诉我们,他这已经走了七八圈,每天早晨都坚持来锻炼,比在家里康复快许多。“家里哪有这么大的场子啊”老者说。朱主任告诉我,上下四层,每一层走一圈,有100米,中心日常住有二三百位老者,近10000平方米的公共区域和活动面积够他们活动了。而且,东配楼除一部分用作办公外,其余全部用作活动室和保健房。100多件健身器材遍布各个楼层和健身房。健身房有200平方米,另外还有300平方米的门球室、180平方米的台球室、200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和舞蹈、视唱、手工等16间活动室。我们看到,经常有三三两两的老者,在这里或者打台球,或者玩麻将,或者在康复器材上锻炼。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活动室是24小时开放的,因为,有的老人醒得早,或者晚上睡不着觉,要出来透透气,玩一会儿。来到一拨拨正在活动或游戏或理疗的老者身边,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满足和惬意。那是一份迟到的享受,是未被遗忘的满足啊!

  文化养老 艺养结合

  采访中,不论是主任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很自豪地介绍自己这个老年服务中心的显著特点是“文化养老,艺养结合”。入住中心的许多老者,最满意的,也是中心为他们创造的良好文化环境和开展的许多适合他们的文化艺术活动。开始的时候,我总感到“文化养老”的提法,并非独创,那是许多养老机构现在都在追求目标之一,也许这里对“文化养老”有些什么更深层次的思考或者非比一般的做法。而“艺养结合”的“艺养”,却是比较新鲜的提法,连电脑的字库里,也只有“颐养”和“医养”。

  主任说,先转转看吧,然后他再接受采访。一个姓卢的老者部主管,带着我一层一层、一活动室一活动室地走。

  三层的围廊被称作“岁月私藏”。饶廊两侧,摆满了反映知青生活的摄影和书法作品。一幅长长的画卷,是外面请来的展览,据说在黑龙江地区,作者比较有名气。摄影挂板估计有百十来幅,作者是新华社黑龙江分社的一位记者,也是知青出身。采访的几天里,我天天过来转,几乎每一幅作品都仔细地看过,与我一起观看的,还有住在中心的一些老者。我问他们,喜欢吗?他们爽朗地笑了,这还用说,都是我们过去的生活,这么一展出,我们觉着这一辈子没有白过。我又问,类似这样的艺术展览经常有吗?他们说有,这里就是中心的文化长廊呀,巡展是经常的事。看着这些兴趣盎然的老人,我不禁有所触动:在老年人中间开展文化活动,首先要启发老年人对自己生活的价值感悟,领会对自己人生的存在意义,从而去掉老人常有的悲秋落寞之感,在文化的熏陶中增强自信,提高对生活的兴趣爱好,培养积极健康心态和健全的人生态度。

  这个想法,我在西配楼的7层得到进一步印证。7楼,是西配楼的顶层。整个7层,是一个足有1000平方米的演出大厅。约400个座位的椅子,在大厅里只占四分之三的空间。舞台很标准,完全可以承接正规演出。卢主管让我看墙上的演出照片,着重指给我看一幅数百人的演艺人员合影,介绍说,那是去年春节汇演合影,光参加演出的演员就有500多人,是中心2014年建院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艺汇演。

  “坐在中间的是我们朱主任。”小卢颇自豪地说。

  据她介绍,他们的主任很有战略眼光,“文化养老,艺养结合”就是他提出来的。他认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会产生一些消极心理,生活情趣也会慢慢减弱,这对身体健康很不好。尤其是进入养老院以后,离开了原有的生活圈子,还可能有一些病痛,更加容易产生等老靠老的消极心态。所以要提振他们的精神力量,激活他们内在的生存动力。

  “主任认为,文化艺术是十分重要的激活因素。”卢主管接着说:“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是做起来难度很大。所以主任把眼光放开,走访了周边的文艺群团与养老机构,利用我们这个演出大厅的优势,先后与30个文艺社团结成文化养老联盟,成立了兴凯湖‘文化养生 艺养结合’联盟,主任就是这个联盟的盟主。联盟为艺术团体提供才艺展示和爱心奉献的平台,也带动我们中心的常住和旅居的老人开展文化艺术活动。”

  从资料看,几年来,这里开展了3次千人以上观看的演出活动,还搞了4次大型篝火晚会,举办爱心慰问演出36场,联谊活动16次。据统计,老人们足不出楼,每年大约能够看上近30场演出。真是享尽了“戏福”。几位老者还告诉我,他们不仅是观众,还是演员。中心十分重视发动老者参与,专门组织了一个舞蹈队。在一个理疗室,碰到一位正在做红外线理疗的女士,听说她就是中心舞蹈队的队长。一聊天,她居然还是我曾经的荒友。这位鸡西市下乡的知青,嫁给一个转业军官,在当地退休,中心运营不久,两口子就入住进来了。之前她是做政工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擅唱歌跳舞。在工作人员的动员下,她慢慢喜欢上了跳舞,成为文艺骨干。我问她,退休了,按说可以回城,为什么不回鸡西呢?她说,到哪儿都养老,哪儿也不如这里好啊。这不,两口子在这里一待就是4年。她每天除了做理疗等保健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练习舞蹈和组织院友活动,还经常要参加演出,忙得不亦乐乎。我这个荒友,1947年生人,看起来还像当年那么风风火火,健谈、记忆力好,颇有精气神。

  组织文艺演出只是中心“实施文化养生,艺养结合”方针的一个内容,中心提出“塑造康寿颐养文化,绘就夕阳万道霞光”的目标,围绕养生、养心、养神三大支点,中心还开设了合唱、舞蹈、书画、瑜伽、太极、门球、柔力球等十二门课程,中心文体教师依据课程表按时授课;定期聘请专家医生、太极大师、书画协会主席、门球老师等到中心开设讲座。根据入住长者专业特长,中心推能者为师。参加学习的有固定学员约120人,临时学员近300人。中心举办学习讲座21次,书画展、剪报展6次,参加各类比赛、游艺活动的达2000人次。中心的合唱队、乐器队、秧歌队、健身操队、空竹队等9个文体队各呈风采,书法组、手工组、读书组等5个兴趣小组尽显千秋。在学习中、在参与中,老人们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病痛,找回了晚景的乐趣。

  朱主任终于有时间接受采访了。指着2层的一盆盆花卉,朱主任告诉我,这些花木,都不是我们中心种的,而是颐养的老者种养后,送过来参加金秋花卉比赛的作品。我仔细一看,果然,架子上每个花盆下方,都贴有一个标签,上面写着参赛人的名字、花卉品名等。主任解释说,组织花卉比赛,是我们中心今年为让老者动起来的一个新的文化活动项目。项目设计的初衷是既能满足老人兴趣爱好,又能让老人力所能及,目的是让他们动起来。“用进废退”,是一条生命规律。用就是使用,就是动。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的运动固然重要,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和身体条件,脑子“动”起来可能更加切要。“所以,这几年我们提倡‘文化养老,艺养结合’,就是要利用能够吸引老者的各种文化艺术因素,让他们身体动起来的同时,脑子也动起来。你别看就这么一个小活动,老者们积极性特别高,大家利用房间和周边的窗台,各显神通,收集花草,精心养护,前前后后忙乎了好几个月。”听着朱主任的介绍,我突然冒出了4个字:“挖空心思”,觉着只有用这几个字来概括中心的领导和员工为老者们所做的一切,方为贴切。我默默地祝福我的这些战友们,老年朋友们在这里幸福安康。

  旅居享老 其乐融融

  康寿老年服务中心还有个品牌:荒友旅居养老服务基地。那是北大荒知青旅游委首个授出的称号。中心的墙上,还挂着许多锦旗,其中一面写着:“溢满亲情的家,留住知青的魂”,是一个旅居知青送的。据了解,推行旅居养老的第一年,即2015年,康寿老年服务中心全年接待知青故地游共7个团队约400人次,拍摄的宣传老年人生活的微电影《牵手》,还获了奖。自此以来,该中心共接待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各地2000余人次。

  现在,康寿老年服务中心在整个黑龙江下过乡的知青中,名气很响。一日,我在他们办公室看资料,一个老人进来,问明年还要带夫人过来住一个月,可不可以现在登记。工作人员为难了,因为明年的床位,都已经满了。中心一共300多张床,刨去常住,每年只能拿出80来张床服务旅居养老。这让我想起了前年,我的上海知青战友30余人,相约来这旅居一个月,而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地的原先同一个连的知青也闻风而至。结果,后来的因为没有预定,只好在住在附近小镇上。在我们连的微信群里,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几乎天天晒出荒友们活动的动态。

  今天,一同坐上中心提供的车辆,行程一个多小时,回到梦牵魂绕的连队。青春的岁月,重新捡拾;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特别是返城后没有回来过的战友,更是“近乡情怯”。提供知青“回家”的机会,可能是中心最吸引这些“游子”的项目。虽然当年选择了离开,但是青春、理想、爱情、汗水埋进了黑土,期间也有结伴回来的,但是行程匆匆,意犹未尽。现在中心提供了优质优惠的服务,让分布在天南海北的荒友有半个月、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相聚,重温旧梦,续写新谊,欣赏夕阳的余晖,真所谓其乐融融;明天,大家又在中心的安排下,看现代化农业,游兴凯湖湖堤,观镜泊湖晚景,忆珍宝岛烽烟。那些怀旧式的集体游玩,用知青们的话说,要比其他的游山玩水欢快得多。网上晒出的“三天一小酌,五天一大聚”的热闹场景;三五成群,小径踏荒,时而打台球、时而玩扑克的悠闲自得,吸引了无数眼球。我这次的密山之行,多少受到他们的影响。

  当然,此行的主要事情是参加康寿中心与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省图书馆等举办的一本知青小说《融雪》的研讨会,我自己出版不久的一本小书也有幸被接纳,顺便也参加几个知青作家给中心的北大荒知青书馆的赠书活动。过来之后才知道,这里的北大荒知青书馆已于去年开设。设立知青书馆,又是朱国民的一个创意。文化养老,建一个图书馆,应是题中之义。但似乎朱主任的深意不仅如此,他要以中心为基地,集纳收藏、研究开发、光大发扬知青文化,挖掘来这里长居的老者和旅居老知青的文化矿藏,吸引南来北往的知青名家献艺献宝。朱主任深情地跟我说,他原先是管局下面一个农场的领导,不惑之年,受命于此,非常地高兴。因为他自己就是“垦二代”,为父辈服务,责无旁贷,特别能够有机会为老知青们服务,更觉得使命神圣。

  “我有今天,得益于成长过程中的知青影响。知青把知识,把大城市的文化带到我们这块土地,使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融入现代生活,所以我感谢知青,利用这个机会,为他们服务,为他们重拾岁月的老年梦服务。”在收藏有2千册知青作品和2 千册其他的知青捐赠图书的书馆大厅,朱主任征求热心知青文学创作和知青文化研究的人士关于办好知青书馆的意见,他的这个结束语,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为此,大家相约尽己所能,加强交流。

  3天的知青小说《融雪》研讨会结束了,在中心入住三个月的旅居北京知青张晓萍夫妇参加完活动,也要回北京了。这位年届古稀的女士,来的时候咳嗽不断,痰里还带血丝,入住一个多月后,咳嗽减轻,痰里的血丝也没有了,她逢人便说:“这里是天然大氧吧,空气能洗肺,治好了我多年的肺病。”我问她,明年还来吗,她先生抢着回答:“来,我们已经把明年的床位订好了,还住3个月。”工作人员送走这对夫妇,告诉我,他们这次已经是第4年来过夏天了。“真是一对快活的老候鸟,”不知谁冒出了一句戏言,引来一阵欢快的笑声。

  张晓萍,欢迎再来!我一举手,突然想到了刚拿到的知青作家萌娘的诗集《草木寓言》一首题为“祝福”里的一句诗:

  “我真想你一出发,就在回来的路上。”(记者 石国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线教育,治理须“在线”
下一篇:书写扶贫支援的首善答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