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指导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行动指南,是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
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要服务好实体经济,实现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认清当前经济发展大形势和自治区金融运行情况。自治区经济发展现阶段总体上属于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的困难时期,营商环境还不够理想。以自治区能源产业为例,现阶段能源产业是我区的支柱性产业,对固定资产投资、拉动GDP、扩大内需和就业等方方面面的指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政府机构对银行业支持能源企业大干快上的需求比较强烈,但是由于我区受到融资渠道单一、企业风险防控意识差等因素制约,能源企业举债扩产、投资扩产意愿不强,甚至破产跑路情况也时有发生。政府有关部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给银行业“撑腰壮胆”力度还不够大,银行业由于社会风险较高,融资放款难度加大,甚至可能出现抽贷情况,使本来运行困难的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倒闭。形成这种银政企“非良性循环”对自治区实体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我们就是要着力破解这些问题,核心在于坚持健全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导向、银行拓宽融资渠道为引领、企业诚信经营有序推动产业发展为抓手的“银政企良性互动循环”发展机制,促进自治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以自治区能源行业为例,深入剖析服务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个问题和具体举措,着重得出内蒙古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现将调研内容探讨如下:
一、自治区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以来,全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我区金融业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依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压力,但运行总体平稳,存贷款保持适度增长,总体来看自治区的金融运行情况呈现出“一高一强一优化”的特征:
(一)自治区社会资产不良率总体偏高
近年来,自治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到今天为止,这种压力有增无减。2017年我区经济增速急剧下滑,跌落到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9%)2.9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在倒数第三;经济总量由前些年最高时的全国第15位滑落到第22位,由全国中列回落到后列。
在这样的经济大形势下,我们也看到自治区银行业的经营发展同样较为艰难。银行关注资产率与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内蒙古特色行业方面,诸如煤炭及钢铁行业多为产能过剩行业,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自治区企业融资端表现为不良贷款持续攀升,债务违约事件频现,地方债务风险加大,金融体系内部同业、资管过度扩张。金融风险虽然总体可控,但隐患增多,部分领域问题亟待解决。企业端表现为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在部分行业淘汰、重组、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回收周期不断延长,社会信用风险增加。
(二)金融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趋于增强
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呈现“一降一稳”。2018年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个百分点。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过去一年来增速基本保持稳定。从存款的增速来看,由于稳中趋紧的货币政策,银行业资金端依然紧张;贷款方面,银行业以前走通道,投向非标资产的规模总量是很大的。资管新规出台后,这部分业务的规模压缩很大,银行将资金直接以贷款的形式投向实体经济,防止了金融空转,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是直接受益的重要举措。
(三)去杠杆有力支持信贷结构趋于优化
前三季度,自治区金融机构努力平衡金融去杠杆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关系,严格落实国家政策方针,积极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支持高技术行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小微企业、涉农、扶贫等基础民生工程领域。一是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投放减少。自治区基础设施类贷款比年初增加37.7亿元,同比少增594.2亿元。二是对生活性服务业贷款支持力度加大。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73.2亿元,同比多增196.6亿元。三是对高新技术行业和新兴产业贷款投放增加。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2.5亿元,同比多增12.2亿元。四是注重支持民生领域。保障住房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分别新增204.7亿元和234.5亿元。五是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的信贷支持。个人经营性贷比年初增加203.2亿元,同比多增49.9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为近四年同期最高水平。六是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精准扶贫等薄弱领域信贷投放较多。上半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绿色贷款分别比年初新增195.4亿元、176.3亿元、精准扶贫贷款累计投放150.5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金融机构服务好自治区实体经济重点在于找准现存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健全“银政企良性互动循环”发展模式,对政府、银行、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甄别,更好的促进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主客观意愿不强
对于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贷款需求,银行业主要存在“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三种情况。一是不敢做。民营企业受到市场因素影响大,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出现各种问题,银行业往往严肃问责员工,致使部分员工对做民营企业的服务,存在“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担忧心理。二是不愿做。按照过去的绩效考核,重资产、国有、现金流好的企业,银行往往有“一口吃个胖子”的心理,想着做一笔大企业就比小企业强得多,对相对规模小的小微企业觉得是“吃力不讨好”。三是不会做。在全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换的时期,市场机会也由普遍性机会向结构性机会转变,有的银行一线员工本领恐慌对新形势没有新办法。
(二)金融机构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
对于银行来说,风控是基石,不可动摇。特别是在当前自治区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的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也让自治区各金融机构更加不放心,往往会采取抽贷的方式脱身,也导致了一些本来可能不会倒闭的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也是迫于形势,毕竟资金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不对可能出现风险的企业采取措施,一旦企业破产或跑路,金融机构将面临坏账损失。近几年,自治区实体经济比较困难,导致金融机构的坏账增加不少,也是对金融监管的一个严峻考验。坏账如果多了,那就可能会导致系统性风险了,所以对于潜在的风险,金融机构宁可杀错不会放过。这就导致了金融机构一直充当着“锦上添花”的角色,很少去“雪中送炭”。
(三)我区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内蒙古地区实体经济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企业融资手段单一,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产品种类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蒙古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政府金融部门在服务实体经济融资方面,应该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融资扶持支持举措,让更多企业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资金支持。以自治区能源产业为例,能源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需要灵活的融资方式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信贷资金,占能源工业投资总额的比例大约在80%左右,其他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的比例非常低。传统的银行信贷、政府扶持远远满足不了能源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巨额的资金需求。在直接融资中,股票、债券的发行量少,信托租赁、产业投资基金以及衍生金融工具使用不多。项目融资、吸收国际战略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引入民间资本等方面也刚刚起步。
(四)企业诚信经营意识不强,不良贷款处置难度持续加大
受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影响,多数企业依然坚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但部分企业信用意识淡薄,结算纪律松懈,合法经营观念不强,有款不还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企业一旦遇到经营困难,失信跑路也时有发生,有此产生的不良贷款对银行业依然产生较大冲击。现阶段,不良贷款处置诉讼难、执行难、抵押物处置难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拨备不足等原因,通过市场化出售不良贷款的意愿不强。贷款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受流动性趋紧、信贷市场利率水平上升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授信收缩等因素影响,我区信贷增速持续放缓。
三、具体举措
上述对存在问题,亟待通过各方面的举措加以解决。在解决银政企良性互动循环方面,政府要给企业“强心剂”给银行“定心丸”。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与企业的繁荣,同样,银行、企业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是银企之间合作的桥梁,更是银行、企业的强大后盾。政府必须认清市场、顺势而为,转变思维、积极应对,着力推进有利于银行、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造高水平的营商环境,着力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下面,重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和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切实发挥好信用通道和协调各方的桥梁作用
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最重要是为企业提供“直通车”式的资本市场服务,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要聚集券商、创投机构、上市公司、银行、中介机构等资源,形成一个具有高度集群效应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综合性服务平台不仅要全面服务好大中型企业,更要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倾斜,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步伐,允许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展跨地区经营活动,允许其通过兼并等方式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和资金实力。二是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小额信贷机构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促使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调整市场定位,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强化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改善。三是采取政府专项财政预算和民间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一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机制,例如可以采取政府直接投资和政府担保的形式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般由国有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大型企业等共同投资组成投资协会,既为向新创立的企业提供启动资金,又为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四是促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典当等非银行融资工具和市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服务,鼓励优质的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市场等途径直接融资。
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一边利用自身资源为企业增信,另一边又靠自身信用与银行加强沟通,弥补地方信用体系的缺失。对于自身各方面状况良好却因互保、被抽贷导致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建议自治区政府协调银行监管部门做好银行协调工作,不抽贷不断贷;对于确有不小风险但本身有市场有品牌的大企业,建议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及早介入,采取行政协调、司法集中管辖、企业瘦身、市场重组等手段,加大帮扶力度等措施;对于产能过剩、无救助价值的“僵尸”企业,建议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着重为其进入司法程序处置创造条件,促进资源重组再利用。
(二)金融机构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当前形势下,金融机构在采用抽贷、压贷的方式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更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银行要生存发展,也需要一批优质的企业业务来支撑,没有企业这一市场主体,银行的命运也将岌岌可危。因此,金融机构应提高站位,大胆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
一是对于发展势头好的企业,要优化贷款审批流程,确保及时为企业提供足额的贷款。从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原煤、钢材、有色金属、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太阳能电池、石墨及碳素制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势头看好。金融机构应积极跟踪该类企业生产经营,了解资金需求,优化内部审批流程,为该类企业及时、足额提供资金支持,保证企业不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影响生产。例如,招商银行上半年了解到内蒙古惠能集团近期在陕西待购买了两座煤矿,并收购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一座大型煤矿60%的股权的情况,很快制定出并购方案,11月末成功落地内蒙古汇能集团26.28亿元并购贷款业务。2018年截至10月末,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已发放的各类信贷资产772.66亿元。
二是对于发展存在阶段性困难的企业,要提高站位,不计较一时的收益,陪企业一同度过“寒冬”。近年来,在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下,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想方设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对经营困难的企业实行“一户一策”。2018年,我行对内蒙古准兴重载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三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等公路、铁路民生项目在我行的贷款调整了还款计划,有效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对内蒙古西蒙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特弘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企业进行了债务重组,进一步帮助企业化解贷款风险,提升企业生存发展能力。作为金融机构要用发展的眼光深入研究,全面分析,增强信心,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提高站位、创新服务、强化服务与企业共渡难关。
(三)银行业需要全面完善管理体制,重点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下真功夫
招商银行1987年成立之日起,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把眼光更多的投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比如,招商银行成立之初,就上门服务提供渔民信货。招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一直以来秉持不忘初心的理念,坚持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近期,在绩效指标体系中增设“两小”企业考核指标,推动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以补贴的方式还原考核利润及净利息收入,引导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此外,对经营机构及其负责人按照“尽职免责”原则,建立不良容忍管理机制,打消一线业务人员对小微贷款“不敢做”的顾虑。招行在服务好民营企业重点破解“不会做”问题。一是加强行业研究能力培养。招行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院,力求逐步培养专业的行业研究、服务能力。二是加强金融科技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解决民营企业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四)着力推动银政企深入互动交流
推进政金企深度对接。深度整合政府、金融、企业资源,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切实提升银政企良性交流互动。针对自治区呼包鄂、赤峰通辽、呼伦贝尔等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分地区、分行业银政企深入对接,将搭建对接平台作为全年常态性工作深入推进,力求将工作做实、做细,落实到位。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直接融资,进一步完善充实资本市场企业项目库,研究制定推动企业股份改制指导意见,继续推动企业挂牌上市。将资质良好、诚信合规、依法经营的企业纳入金融机构白名单,在融资、融智、政策倾斜等方面给予大力度支持,以推动设立内蒙古资本市场股权投资基金为抓手,以实际举措推动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效提升自治区实体经济营商环境。
(五)银政企共筑防范金融风险堤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银政企三方共同筑牢抵御防范金融风险的堤坝,是促进自治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政府方面建立支柱行业信贷的监测制度,提高风险预警的前瞻性:一是自治区金融监管机构应尽快建立相应的监测制度,把能源企业纳入监测范围,加强对各行业的景气分析,消除监测盲点;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统计自治区能源、钢铝、乳业等各支柱产业的需求、消费量、增长水平、弹性系数等有关数据,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强化金融支持能源产业风险监测工作的长期性和动态性,从时间序列上对能源产业、钢铝、煤电等行业的金融数据进行收集和管理,积极开展区域工业与相应金融支持的动态趋势分析,提高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银行方面强化金融科技运用,以科技手段+管理手段推动防控金融风险平衡。
金融科技方面,招行在总行的推动之下,充分利用大数据科技手段,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力争做到支持民企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平衡。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科技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都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传统银行服务企业时,主要依赖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三张表,通过三张表给企业进行评级。这种方法对成熟期企业是有效的,但是对初创企业就有点“文不对题”。招行已经在推进大数据的应用,除了财务信息、结构化数据以外,通过大量非财务信息、非结构化数据,为企业建立模型,可以在业务扩展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贷款的不良率。
强化内部信贷管理方面。一是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区信贷风险控制体系,提高贷款定价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建立市场信息预测体系,准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二是要优化信贷投向,严格防范新能源项目的风险;三是对已授信企业的信用管理建立管理档案,及时跟踪了解市场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多种监控手段全面掌握已发放贷款的状况;四是合理适度上收审批权限,通过调整审批权限适度调整授权确保授信资产的安全。
企业强化各方面管理体制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化解运行风险。
一是要完善董事会的工作机制,控制决策风险。在优化董事会的前提下,建立比较有效的决策机制,完善董事会工作机制,主要是:1、请专家进董事会,帮助董事会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2、建立有效的决策咨询机构;3、建立重大决策委员会制度等等。
二是培育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文化。要使自治区各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都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努力发现问题和风险,并积极参加内部控制,使金融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和文化。
三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操作系统,建立业务经营管理的“三道监阿控防线”。1、第一道防线:业务一线岗位实行双人、双职、双责操作,对于因业务需要而单人单岗处理业务的,必须有后续监督机制。2、第二道防线:以各部门、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为主。3、第三道防线:内部监督部门对各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使风险管理体系与业务管理流程相匹配。
结束语
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金融机构就是要全力以赴找准工作角度,依托自身优势,助力构建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导向、银行拓宽融资渠道为引领、企业诚信经营有序推动产业发展为抓手的“银政企良性互动循环”发展模式,全力服务好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