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浅谈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超越性

郝佳婧    2019-10-25 17:21:10    人民周刊网

马克思的实践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震撼,马克思把目光投向现实的生活世界,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理解,把握人的世界的新方式和方法,为人类摆脱现实困境寻找较好的途径。人的实践性即是人性、也就是构成人作为人的基本规定性。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一切思想认识的出发点,也是人的思想认识的根本内容。人们把握对象的认识方式,也首先是作为实践方式而起作用的。不构成实践方式的必要环节的东西也不可能成为认识活动的方式。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实践是主客体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实践既是形成主客体对立的根源,又是实现主客体否定性统一的根本途径。主客体的统一与自然物之间的统一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实践是实现这种统一的方式和途径。

实践还可以使主观存在转化为直接现实性的存在。现实性概念不论从其功用上还是从其来源上、从逻辑系统中所在的位置上看,都是与人的有目的活动分不开的。离开实践的主体就没有现实与非现实的区分,而且连现实与可能的区分也毫无意义。只有在人的实践中才需要把握现存世界中那些潜在着的、尚未成为现实的多种可能性,并通过自己的活动使其转化为现实。这种现实性,并不能从认识活动所具有的普遍性中引申出来,而只能从实践中引申出来。实践所创造的现实,是人们的现实性观念存在的源泉。

(二)实践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在费尔巴哈的基础上,马克思发现了人的实践属性。认为实践活动是以现实的感性的为对象的活动,实践活动的本质是以改造自然对象为目的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人既然以这样的活动为本质,那么,他就是一个“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即具有创造对象又创造自身的本质力量的存在物。

实践是主客体统一的直接现实,它把主体与客体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系统结构中。在这个系统结构中,主体与客体不是作为孤立的要素存在着,而是通过系统实现整体化,彼此规定对方却都为对方所规定。就客体对主体的意义而言,实践赋予客体以种种意义和价值,使其由“自在之物”转变成“为我之物”。康德最先指出,如果仅从纯粹理性的认识关系去看客体,那么,客体本身只能是知性所把握不到的现象背后的“自在之物”,它超出知性的把握范围而存在。康德用“自在之物”概念指出了客体有其不能完全为认识关系所穷尽的一面,但是,由于康德不能正确理解实践概念,因而未能找到由“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转化的道路,自在之物始终是个不可超越的彼岸世界。马克思则认为,作为感性活动对象的客体,并不是与主体永恒对立着的彼岸世界,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由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转化的过程。

(三)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人是惟一能进行自我创造活动的主体,人作为主体,其本质力量也是自己创造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动力。在实践中,人把自在之物转化成为我之物,这样,人类以外的自在的自然界就被纳入人的活动系统中,成为人类本质力量的一个部分。因此,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的同时,也创造了自身的主体力量。人正是通过改造自然物,把自然物变成自己征服新的自然的手段来扩大和发展自己的力量的。随着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深入和扩大,越来越多的外部自然力不断地被纳入人的活动系统中,成为人本身的力量,因此,主体改造自然的力量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这种社会力量也是来自于人的实践活动。正是在实践的社会交往中,个人才能联合成为一个社会集体,个体力量超越了个体生理机能的局限性,而成为社会集体的存在。也正是在实践中,人掌握了以往人类实践能力的总和,使人成为一个类的存在物。

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超越性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

马克思实践思想新范式理论成果的形成,是基于对“一般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两个根本性错误的批判而形成的。其一,是把作为世界之本体的物质仅仅理解为无任何属性的直观实体性存在物,并认为世界运动变化的原因不在物质内部而源于物质之外;其二,是找不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沟通的桥梁,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而认为人类社会是非物质性的,所以它们在历史观上背叛了自己,同时也无法战胜同样错误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对它的攻击。马克思在科学地评价了一般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后,以实践观点为基础,把实践引入哲学,赋予实践以新的内涵,并把人的生产劳动和其它交往活动称之为“物质实践”,从而找到了“社会物质”,把它当作如同自然界一样的出发点,而使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在保持着”。马克思在本体论上的这种变革的具体论述体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中。换言之,马克思实践思想中的“实践”不是名词,不是概念,而是新哲学观,是反对旧哲学的锐利武器。马克思创立实践思想本身就是针对传统本体论哲学及其思维方式的。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思想包括实践思维的哲学态度、政治批判和市民社会批判三个层面的内容。在哲学上,马克思反对以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说明人的自由,坚持以实践的思维方式说明人的自由。与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不同,实践的思维方式直接面对人的创造活动、人的自由,把人的创造活动、人的自由理解为感性的生活世界。正如考茨基所说,马克思哲学的创立不是从建构新的体系开始,而是从解决时代性问题开始;马克思哲学成熟的标志也不在于它的哲学体系的完成,而在于它对时代性问题的科学解答和新世界观的科学阐释。“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这段话,极其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实践思想中的“问题意识”。

传统西方哲学在本体论思维框架内,把世界二分为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本体世界在逻辑和价值上具有优先性,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现象世界则是人在追求本体世界的过程中应该予以抛弃的虚假世界。马克思认为,只有在人类社会实践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的存在的现实基础,社会是人同自然的完成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认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实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

哲学的使命的变更决定马克思必然要抛弃本体论的哲学思维,以全新的思维建构 自己的哲学,事实上,马克思在自己的哲学理论中很少使用本体论一词和谈论本体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所进行的哲学革命是指实现了本体论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超越性变革。本体论思维方式有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马克思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通过彻底的批判和否定性的扬弃,开创并确立了实践思想及实践思维方式。马克思认为真正的抽象“只能从对每个时代的个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和活动的研究中产生”,与旧哲学不同,新哲学对“对象、现实、感性”,“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因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一切旧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二)马克思实践思想对实践理论的超越

自马克思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思想。各种实践理论虽然具体成形于马克思逝世后的20世纪,但却被西方两千多年传统本体论哲学所深深影响,因而马克思对于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也是从“根本”上对于各种实践理论超越。在一定意义上,在马克思去世之后的恩格斯晚年时期,在国际共产内部所出现的“经济决定论”就已经明显表现出将“实践”抽象化、绝对化即本体化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已经引起晚年恩格斯的严重关注,恩格斯因此才提出所谓“合力”思想。在普列汉诺夫、列宁等那里,他们在以本质主义方法论进行自己理论活动的时候,存在着过分强调绝对性暴力和将国别情形绝对化等倾向,这些也都与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相联系,必然产生一些本体论化倾向。实践也就成为这种本体论化的体系哲学的范畴。

马克思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表达了哲学变革首先的和根本的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化的思想。马克思哲学与以往哲学根本的区别是在对待世界态度、看待世界方式的变化。在马克思实践观点看来,世界既不再是什么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创造物,也不再是外于人而存在的仅仅直观的对象;人在这个世界的面前既不再是消极无为的存在承受者,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意义解释者。人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人参与其生成、在人活动中不断被改造和创新的对象,人在这里是具有主体功能、有着无限作用、积极主动的能动活动者。这种对于世界、事物的态度,明显体现的是人的态度,也就是人作为人而应有的态度,是已经成长壮大具备了发挥人的自由创造本性的那种人所必然要求的态度。适应人从古代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哲学从根本态度上说实现了从直观态度向实践态度、从先验思维向实践思维的理论转变,这就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最根本意义。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开创了现代哲学的新纪元,马克思是现代哲学的理论奠基人。

以往的哲学从物的观点去认识人,对人的了解都是抽象化的,它们只承认人的单一本性,而且还把它看作一种先在规定。这就决定它们从某种假定的先在本性或概念规定去了解人,只能或者把人看作单纯自然本性的存在,或者看作超自然的“神灵”存在。所以传统哲学都是以非人的形式去表现人、非现实的形式去表现现实世界,它们的理论必然具有思辩或直观的性质。

马克思实践思想打下了这样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实际生活过程。人的实践活动是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感性和理性、目的和因果、必然和自由在相互规定和转化中的现实统一活动。人在实践活动中不但创造了人的生活、人的生存世界,也创造了人本身。人和人所面对的世界的一切矛盾,最终都来源于此,也只能由此得到解决。实践观点作为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从实践观点去理解人,这就意味着不能再从前定本性、永恒原则、概念规定出发去了解人,而是要从人之为人的自身根源去把握人,从人的基本生存活动去理解人的本性,从人的历史地生成变化中去把握人的现实状态,从肯定与否定双重性质中去理解人对世界的关系中,从人的超越性活动中去把握自身的多义属性。实践观点也就是把握并贯彻活生生的具体的和现实的人的观点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

三、马克思实践思想超越性的特点

马克思的超越是现实从而也是彻底的。一方面人作为自然存在和动物一样是受制约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人又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属性作为天赋和欲望存在于人身上,表现为人的超越性。人的实践活动立足于现实生活世界,又不满足于生活世界的某些事物的既有形态,总是以人的头脑中意识的想象和筹划取而代之。这种针对自然束缚的现实超越活动,是人的自由本性的体现和人的形上追求的现实根源。对超越的不同理解表明传统的本体论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区别。

马克思一生的科学研究从《资本论》的写作到晚年人类学的研究都是与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解放、与共产主义的实践运动的不同“形势”密切相关的,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兴趣”密切相关的。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具有极强的实践意识和阶级立场,是“批判”的科学。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作为科学家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马克思认为,人不是如科学所认定的现成的存在,也不是如传统哲学所预定的预成的存在,人是正在生成中的现实性的“实际生活”者,人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人自身。“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即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人的现成本性,而是人性在实践过程中生成的可能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共产主义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由此可见马克思实践思想关注的焦点是人的超越活动,而不是超越的对象或者超越所追求的目标。这表明马克思哲学把超越理解为形上的超越活动,这与传统形而上学把超越理解为对现象的超越是具有原则区别的。

马克思指出,“人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克思的实践思想成为现代哲学解决本体存在问题的典范。海德格尔在1923年前后就明确表达了对于“本体论”的极不信任和排斥:本体论无法彰显存在。而且无论是海德格尔还是马克思,他们都明确反对用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去研究、分析关于存在的思想。马克思明确用“实际生活过程”替代“存在”。海德格尔用形而上学的现象学语言消解了传统本体论,这种消解在后来的德里达等人看是不彻底的,不到家的。而与马克思实践思想相比,更显出其肤浅和单薄。所谓肤浅是指对于传统本体论认识的不足;所谓单薄是指其与现实的联系:在马克思那里,“存在”并不是哲学的最高范畴,“实际生活过程”才是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出发点。

(作者单位: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党群工作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过好“政治生日” 重沐“初心洗礼”
下一篇:新时代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