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盆镇地处遵义市汇川区西部,距遵义市区55公里。东与沙湾镇接壤,南与毛石镇、芝麻镇毗邻,西与仁怀市学孔、高大坪两镇隔河相望,北与桐梓县官仓、高桥、花秋三镇一水相依。集镇是汇川、桐梓、仁怀3区(县、市)8个乡镇约20万人口的商贸物流中心。面积236.4平方公里,镇辖13个村1个社区,共211个村(居)民小组16710户70462人。全镇森林覆盖率为54.6%,耕地面积12.46万亩,最高海拔仙人山1849.3米,最低海拔落炉大峡谷460米。海拔落差造就了明显的立体气候,也成就了山盆立体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统一部署,山盆镇紧扣“八要素”找差距强弱项,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和短板教训,坚持以市场需求导向,按照“以短养长、长短互补”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123+”(“1”:指一个镇级合作联社;“2”:指有机红粱、山盆脆李两个主导产业;“3”:指方竹、天麻、稻+鱼三个优势产业;“+”:指烤烟、蔬菜、辣椒、花椒、生态畜禽、红心蜜柚、蚕桑等多产业)融合发展计划,全面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致富,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预计今年,农业总产值突破7.5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6.6%以上,达到4.64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达到13541元。
一、坚持“八个着力”,全力提升农业产业效益
我们坚持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农业产业效益提升,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益。一是着力科学选择产业。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与遵义市林科所、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结合山盆特有地理环境、气候因素、产业习惯,科学制定了“123+”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产业。二是着力强化利益联结。强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行“五统一分”经营模式(统一种苗、肥料、技术、标准、销售,分红),确保农户入股有分成、务工有工资、见效有分红。目前,刚成立的14家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已盈利124万元,将实现人均分红170元。6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盈利630万元,将实现人均分红189 元。三是着力优化产销对接。线上,与遵品直供、黔邮乡情等多家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实现产品线上订单直供。目前,销售额已达75万元,覆盖群众417户1203人,其中,贫困户81户246人,实现人均增收550元。线下,与区农投公司、播州区红梁公司等企业签订生产订单种植协议,以公司订单为载体,实现以销定产,产销无缝对接。目前,已与农投公司签订种植订单2个,产值约450万元,覆盖群众3519户10561人,其中,贫困户715户2108人,实现人均增收426元;与播州区红梁公司签订有机高粱订单18000亩,产值4100万元,覆盖群众 5537户16515人,其中,贫困户1506户4916人,实现人均增收2482元。四是着力增强组织引领。坚持效益导向原则,统筹全镇各村资源优势、发展基础,在各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镇级合作联社,通过统一规划,引领各村级合作社有效利用土地、山林等资源,实现了抱团发展。同时通过优化经营方式,提高组织化水平,破解了当前村级合作社规模小、层次低、功能弱、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合作联社已组建完成,一期已有14家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加入,覆盖群众14704户61998人,其中,贫困户2996户12014人。五是着力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印发了《山盆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围绕产业发展前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细化扶持措施,聚焦产业发展前期面临的资金、土地等问题,兑现农业产业扶持资金298万元,启动农业种养植项目5个,产值达1636万元,覆盖群众2131户7458人,贫困户1881户6667人,实现人均增收400元,真正做到“扶一把、送一程”。六是着力创建示范基地。围绕打造“产业集中度高、示范带动性强、利益链接面广”产业基地目标,更加聚焦基地建设,建成农业产业示范基地36个,其中有机高粱种植基地12个;辣椒种植基地6个,花椒种植基地2个,蔬菜种植基地4个,天麻种植基地3个,方竹种植基地1个,烤烟种植基地3个,蜜柚种植基地3个;蚕桑种植基地1个;“稻+鱼”种植基地1个。总产值达2110万元,覆盖群众3678户9673人,贫困户754户2997人,实现人居增收2100元。
当前,山盆镇农村产业革命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还有不少差距。一是农民对产业革命的认识还不深。农民从种植户转变为职业农民或者种植大户的意愿没有根本扭转,围绕市场调整种养结构、提升农业效益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还很弱。二是大户能人对产业革命的信心还不足。受气候、环境、市场销售等风险影响,对比投身城市经济活动的多元化选择和较为稳定的收入,大户能人对农业产业的投资信心大打折扣,真正扎根农业产业发展、“三农”情结浓厚的就不多了。三是企业对产业革命的带动还不强。受区位因素的制约,组织程度高、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骨干企业较少,企业整体辐射力不够,带动力不强。四是基地对产业革命的助推还不够。大部分的产业基地还没有制定标准化规划,多由所在村自行开展或是专业合作社自行建设,缺乏专业指导,系统配套还不完善,基地的效用未完全发挥。
二、聚焦目标导向,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全面胜利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决策部署,深入践行“五步工作法”,牢牢把握“八要素”,按照农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智慧化 “五化”要求,深入实施山盆农业产业“123+”融合发展计划,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夺取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全面胜利、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奋斗目标是:搭建一个平台、建成两个基地、打造三条示范带、实现四个突破。
——一个平台:在镇级合作联社的基础上,构建山盆镇合作社联合发展平台,充分整合全镇合作社资源力量,实现整体联合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两个基地:一是建成有机高粱现代化示范基地。按照“五化”总体要求,积极与茅台集团对接,依托李梓村、剑坝村、打鼓村特有地理环境,建成相对集中连片的3个千亩有机高粱现代化示范基地。二是建成山盆脆李现代高效农业采摘体验示范基地。着力改良品种、完善脆李基地基础配套和管养机制,在现有基础上建成相对集中连片的3个千亩脆李采摘体验示范基地,实现产品提档升级。
——三条产业带:一是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依托仙人山高海拔立体气候,打造“方竹+烤烟+中药材+X”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带。二是打造高效农业产业带。立足大面积中海拔区域为集中连片打造“高粱+脆李+天麻+X”高效农业产业带。三是打造三产融合产业带。依托桐梓河、观音寺河流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以示范基地为抓手,建设配套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接二连三,打造“脆李+蜜柚+水蜜桃+X”三产农融合产业带。
——四个突破:一是农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全镇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21年,在7.5亿元的基础上增加2.5亿元,突破10亿元。二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全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1年,在13541元的基础上增加7000元,突破2万元。三是有机高粱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以高粱为主导产业,在现有种植基础上,继续扩大与茅台集团有机高粱订单种植面积,到2021年,有机高粱种植面积从1.8万亩增加至5万亩,实现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四是山盆脆李产值突破1亿元。坚持“保量增质”的总体策略,全面改造低产低质的传统品种,提升脆李质量,提高销售单价,实现产值突破1亿元。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第一,突出选精选好主导产业,着力解决结构不优问题,实现产品效益大提升。围绕“123+”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全面优化产业布局。育强育优高粱、脆李两大主导产业,加大土地依法流转力度,扩大高粱、脆李产业规模,高粱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脆李在保持现有4.1万亩的基础上,实现品种改良提质。二是全面完善基础配套。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力争在全镇建设各类示范基地50个,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推动农业产业向“五化”发展,稳定增加农民产业收入。三是全面配齐下游产业。加快建成山盆脆李加工生产基地和有机高粱中转基地,引导市场主体提升加工工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产品商品化率,最大限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第二,突出扶大扶强龙头企业,着力解决带动不强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大提升。立足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一是积极培育现有企业。优先支持担当脱贫责任、带贫履约良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积极组织经营主体申报区级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龙头企业,全力争创市级明星龙头企业。二是积极引进优质企业。着力引进以区农投公司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与镇合作联社合作,共同组建农业发展公司,推动国有资本注资合作社,实现共同发展。三是积极鼓励返乡创业。联合山盆商会等地方民间组织,鼓励外出能人回乡领办龙头企业,结合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给予政策支持,让本地人办好本地事。
第三,突出创新创优组织模式,着力解决分配不均问题,实现农民效益大提升。紧盯农民增收这一关键,多元化建立合作模式。一是建立以龙头企业发动为主的“农投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依托市场需求,与区农投公司签订生产种植订单,规范种植技术,形成规模化、固定式种植,通过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确保农户按期收益。二是建立以能人带动为主的“合作社+能人+农户”合作模式。通过鼓励和发动现有能人组建专业合作社,盘活地方优势特色资源,通过专业化运营,实现农户增加收益,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三是建立以产业拉动为主的“合作联社+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合作联社资源统筹作用,吸纳各类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需求,系统分配产业订单,实现多元合一,共谋发展。
第四,突出配齐配强基层组织,着力解决能力不够问题,实现攻坚力量大提升。从基层党建入手,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持续强化人员配置。加快推进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村级合作社负责人“三合一”工作进度,着力选择一批懂经营、会管理、乐奉献的致富能手、外出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充实进村支两委班子,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增强班子战斗力。二是持续优化组织设置。组建镇合作联社联合党支部,下派国家干部兼任合作联社党支部书记,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统筹全镇农业产业资源,合理布局农业产业规划,实现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行政村之间资源互补、联合发展,形成整体,抱团发展。
第五,突出精准精细技术服务,着力解决科技不高问题,实现农民素质大提升。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技术培训体系,实现多方发力促发展。一是推动实地指导与远程会诊相结合。继续深化与市农科所、林科所科技服务合作,建立定期实地指导与不定期互联网指导工作机制,运用智慧化手段,实现网上诊疗,快速高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团队覆盖率达100%。二是推动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继续加强与遵义师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通过建立实训基地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的理论知识能力,指导和规范田间种植技术,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三是推动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继续强化与遵义院士工作中心合作,把专家科研项目课题引到田间地头,通过研究和改良产品,规范种植方式,测土配方,实现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第六,突出用好用活金融扶持,着力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实现融资环境大改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银行支持,千方百计拓宽资金渠道。一是全力争取扶贫资金。扎实做好扶贫产业子基金的申报和投放,确保资金高效使用。进一步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对接,通过项目申报争取专项资金,着力解决好资金筹措难题。二是全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对接贵州银行、遵义农商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全镇产业发展特点,与银行探索设立单项产业贷款,着力解决产业起步阶段的资金需求难题。三是全力增强造血功能。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全面盘活农村土地、资本等资源资产,不断壮大集体资产总量,通过合作社项目包装,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融资造血功能。
第七,突出抓实抓好产销对接,着力解决链接不佳问题,实现市场衔接大改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是紧盯订单抓生产。继续加大与区农投公司合作力度,增加订单种植规模,从生产到销售全部实现订单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市场调查研究,结合镇域实际,选择种植市场价高量少的农产品。二是紧盯市场创品牌。结合现有成熟的山盆脆李、仙人山方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从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品牌策划、市场推广到营销服务进行全过程改进,大幅增加农产品商业价值,建立山盆特色农产品品牌。三是紧盯销售建团队。整合本地农产品销售团队,在镇合作联社培育建设一支农村经纪人队伍,活跃流通市场,调查市场需求,围绕“农企对接”“农超对接”,积极拓展销售渠道。
第八,突出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履职不力问题,实现干部作风大改观。坚持以更坚实的保障、以更务实作风、更严实的纪律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一是狠抓组织保障。严格落实农村产业革命责任制,建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建立产业革命“周调度、月汇总”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产业革命有序推进。二是狠抓作风保障。把农村产业革命推进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产业革命工作中完成效果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坚决动真格严肃追责问责。三是狠抓纪律保障。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条例》《纪律处分条例》,深刻汲取原鑫康公司教训,进一步规范农村产业革命中财务资金的使用,坚决杜绝中饱私囊、贪污腐败,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守好政治生态的“青山绿水”。
(作者:简祖雄 山盆镇党委书记、李赟 山盆镇人民政府副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