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与发展质量,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攻坚点。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发展空间从“地下”向“地上”转变。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为加快转型发展,资源型城市要自上而下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组织大讨论、走出去学习考察,引导领导干部从政策依赖中解放出来,从资源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以新发展理念作指引迈向转型之路。转型的关键就是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发展空间从“地下”向“地上”转变,变开发地下资源为主为地下地上资源一起开发,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一起推进,着力抓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生态化,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传统产业循环率、新兴产业占有率和节能减排效率,加快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增长向绿色发展转变。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资源型工业转型的承接平台,有效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是推动发展空间从“地下”向“地上”转变的较好方式。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发展方式从“传统”向“新型”转变。通过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使传统产业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优化产业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传统产业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等具有广阔前景的新产业,对这些企业给予重点跟踪和扶持,制定专项产业规划,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引发经济领域发生深刻革命,应以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方向,着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不断促进资源型城市新的动能动力产生。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由旧动能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转型。建立政府产业发展基金,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支持、带动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改造,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产业云项目,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创建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联盟、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等,强力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发展重心从“单一”向“多元”转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表面上看,是如何应对资源枯竭或资源性产业市场需求衰减带来的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更本质地看,是其经济活动如何从过度依赖特定资源转向与特定资源“脱钩”的发展方向。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内生动力,打破单一产业结构制约,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推动发展重心从“单一”向“多元”转变,是所有资源型城市必须要走的发展之路。因此,资源型城市要加快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形成转型发展的支撑基础。要做大做强资源深加工、矿山冶金大型成套装备、化工装备和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旅游、养老等特色服务业。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打造若干特色优势明显、技术水平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接续替代产业集群。
资源型城市转型,根本的出路在于创新。资源型城市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做很多产业方面的减法,最终需要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实践证明,资源型城市转型困境,表面上是资源枯竭和资源性产业衰落,而根本性的问题则是市场经济机制和理念的缺乏。所以,构建和营造市场经济理念,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关键。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目前并没有普遍适合的方向和路径,惟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才能有效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