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 要啃哪些硬骨头

董少鹏    2019-09-11 13:50:40    证券日报

昨天,中国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研究布置重点工作任务。从12个方面重点任务来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清晰,加强市场生态建设、压实筑牢主体责任的措施有力,坚持问题导向、平衡轻重缓急、注重举措排序的意图鲜明。

虽然改革任务依然繁重,但有了这个路线图,加上市场各方已在科创板建设和注册制试点进程中形成新的改革共识,只要我们继续稳扎稳打,及时总结,不断优化工作,我们就能够夺取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胜利。

在此次会议召开前,8月31日召开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七次会议,9月5日召开了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相继对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做出安排。本次会议提出的12个方面重点改革任务,是在5个多月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

我们看到,12个方面重点改革任务有着十分清晰和有力的逻辑关系。第一个方面是“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7月22日开市的科创板是这一轮改革的主轴,已在初步发挥试验田的作用。围绕科创板建设,监管层在发行上市、交易、并购重组、信息披露、退市、投资者保护、监管执法、司法审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大部分都在科创板实施,也有一部分将在全市场实施。

第二个方面至第六个方面分别是,“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狠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这些内容主要聚焦市场主体和生态建设。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根本,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既要完善公司自身治理,加强外部监管,也要完善市场体系,在交易制度、融资制度、中介机构建设上下功夫、补短板。把住市场的入口关和出口关,要依靠证监会、交易所、中介机构、投资者等多种力量,所以是一个体系化的问题。而提高市场化程度,优化市场结构,改善市场生态,都必须坚持在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市场开放程度越高,市场主体的责任越能够压实筑牢,市场主体越能够在优胜劣汰机制下各显神通,提高竞争力。

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了,定价机制完善了,价值中枢稳定了,中介机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增强了,在更加开放的体系下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了,更多长线资金入市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当然,也要在强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长期业绩导向、推进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放宽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推动公募基金纳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金投资范围等方面完善具体措施。但只有市场生态优化了,这些措施才能够与市场需求对接上。

第七个方面是承上启下的,即“切实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各类市场风险,是稳定市场秩序、保障市场整体安全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同时,即使市场生态改善了,也要随时警觉、发现和化解市场风险。建设好市场,首要的就是预测到、管理好各类风险。

第八个方面至第十二个方面分别是,“进一步加大法治供给”、“加强投资者保护”、“提升稽查执法效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提升科技监管能力”,这些内容主要聚焦强化法治,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强和完善监管执法。

针对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的问题,既要加快修法,补上法律法规短板和缺项,又要用好用足现有法律制度,坚持严格执法,提升监管威慑力。所以,法治供给既有“将来时”也有“进行时”,两个方面都不能含糊。提高稽查执法效能、加快提升科技监管能力,都是指把监管执法体系做实做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推进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执法相辅相成,该归行政监管的要“管得住”、该归市场自律的要“接得住”。之所以把“加强投资者保护”也放在这一序列里,是因为这一工作必须要靠法治的办法,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罚没款优先用于投资者救济的制度机制,推动修改或制定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相关民事赔偿司法解释。

可以说,新一轮改革总体方案既着眼于解决市场主体当下的焦虑感,也放眼于市场制度的长期性、稳定性、持续性,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骨头部分”。

啃下这些硬骨头,要靠各个市场主体一起努力。我们相信,新一轮改革将是为市场主体“赋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以市场生态改善、市场主体优化、市场风险可控、市场监管有效为主线,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写下新的光彩篇章。

 
 

相关热词搜索: 资本 市场 改革 硬骨头

上一篇:国际金价继续下探 专家称抄底需谨慎
下一篇:前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00628亿元 同比增长5.5%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