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提高支持力度 实招缓解小微企业“首贷难”

2019-07-09 22:02:54    经济日报

虽然小微企业获得“首贷”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但其获得首次贷款后,再获得贷款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银行业应加大征信创新力度,摆脱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多挖掘“替代性数据”的信用价值,提升“首贷”风险评估精准度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国银保监会举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监管部门表示,要提高对小微主体“首贷”的支持力度,努力拓宽小微信贷覆盖面。

何为“首贷”?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所谓“首贷”即小微企业首次获得贷款,如果企业此前已在中小银行获得了贷款,及至贷款到期还清后再从国有大行获得贷款,就不属于“首贷”范畴。

经济日报记者赴浙江调研时发现,虽然小微企业获得“首贷”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但其获得首次贷款后,再获得贷款的概率将大大提高。因此,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就在于破解“首贷难”。

“首贷”究竟难在哪儿?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难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首贷企业“缺信息、缺渠道”,二是“征信少、评估难”,三是“担保弱、风险高”。

“为此,浙江银保监局对症下药,从三方面开展探索,破解小微企业‘首贷难’。”上述负责人说。

首先,首贷企业“缺信息、缺渠道”问题,实际上是“‘首贷’供需不匹配”问题。解决的思路是,强化渠道对接,让银行能够精准地找到有需求的企业,提升“首贷”供需匹配度。

“我们发现,在小微企业‘无贷户’中,一部分本身没有贷款需求,一部分有贷款需求但没能及时得到满足。”上述负责人说,由此可见,“首贷”企业在融资信息、融资渠道方面较其他小微企业处于劣势。因此,浙江银保监局引导辖内银行重点对接三个渠道,即对接综合服务平台、小微专业园区、相关政府部门。

其中,温州市政府已与蚂蚁金服集团联合开发了温州“金融大脑”综合服务平台,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借此平台了解“首贷”企业的需求,主动走访对接。据统计,今年1月份至4月份,该平台共满足了3392家企业93.67亿元“首贷”资金需求。

“小微专业园区”渠道则可帮助银行快速定位“首贷”企业,批量满足“首贷”需求。“我们要求入园企业必须是以‘个转企’方式成立或‘温商回归’的新企业,华夏银行温州分行与我们合作,精准定位到园区内新注册的企业,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共为111户入园企业提供‘首贷’支持3.34亿元。”温州市苍南小微园区负责人说。

从相关政府部门这一渠道看,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加强与财政、经信、发改、工商等相关部门合作,以获取新设立企业、重点项目等信息,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其次,针对首贷企业“征信少、评估难”问题,“药方”是深化数据信息运用,提升“首贷”风险评估的精准度。

“‘首贷’企业多为初创期小微企业,经营年限不长,缺乏持续稳定的现金流等数据,风险评估难度较大。”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这就要求银行业加大征信创新力度,摆脱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多挖掘“替代性数据”信用价值,提升“首贷”风险评估精准度。

“我们使用了税务、工商、公安司法、央行征信、社交等大数据,构建起小微企业贷款全流程、全线上智能化风控体系。”金华银行相关负责人说,今年1月份至5月份,该行已为127家“首贷”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492.59万元。

最后,针对首贷“担保弱、风险高”问题,解决的思路是丰富增信措施,在提高企业“首贷”可获得性的同时,降低“首贷”风险,提高“首贷”的商业可持续性。

具体来看,一是创新抵质押物,如尝试专利权质押。“嘉兴市一家科技公司规划扩大产能、增设设备,资金需求急迫,但这家企业成立还不满两年,缺乏抵押物,经过审慎调研,我们最终通过专利权质押方式给了这家企业400万元的‘首贷’支持,目前该企业新购的设备已到位调试,预计产值将翻倍。”嘉善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二是引入第三方增信。其中,中信银行衢州分行已推出了小微企业“政府补偿基金贷”“政采贷”,旨在发挥政府部门的增信作用,提高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获得能力。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末,该行共发放小微企业“首贷”金额23075万元。

原标题:实招缓解小微企业“首贷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上半年全国40城土地市场量缩价涨
下一篇:全球5G市场潜在价值达4.3万亿美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