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我国天然气汽车发展情况向好 仍处低水平扩张阶段

卢奇秀    2019-05-27 17:34:31    中国能源网

原标题:天然气汽车仍处低水平扩张阶段

“未来较长时间内,国际LNG市场总体将呈现供需相对宽松态势,预计2019年最终决策投资项目新增产能达到3000万吨/年,2021年进一步增加到3500万吨/年。”日前,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在第二届中国天然气车船发展论坛上对天然气供应形势表示乐观,而稳定、充足的天然气供应,为天然气汽车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张玉清指出,与传统燃油相比,天然气汽车更环保,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促进协调稳定发展,是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路径。

气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气价高、没气可加,是司机最担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北方市场的冬天供暖季,居民取暖用气量大,能达日均用气量的2-3倍,城市调峰储气设施能力不足,难免出现问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家李永昌表示,我国已加大地下储气库建设,2018年我国的综合储气能力已增加到160亿立方米,已建成27座储气库,随着国家官网公司的成立,LNG接收站储气能力的加强,北方冬季的供气情况会逐年好转。

“中国海油有能力承诺任何情况下都能保障’绿色交通’所需的LNG供应。”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金淑萍说,中国海油提出“保供、保质、保价”三大承诺——即保障车船加注点LNG资源供应,保障高质量客户服务,保障价格有竞争力,中海油推行车船LNG与0号柴油价格联动机制,确保价格始终低于国标0号柴油,增强LNG车的经济性。

政策为加速发展提供契机

据悉,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天然气汽车保有量为670万辆,其中LNG汽车保有量为44万辆;加气站保有量9000座;连续四年均居世界第一。会上不少专家表示,情况还将持续向好。

今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将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车辆。生态环境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也提出,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排放标准运营柴油货车100万辆。除国家政策外,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限制柴油车的举措及报废补贴,例如,天津港、潍坊港、烟台港禁止运煤柴油车进港;北京、杭州、山东、山西等地出台了国三柴油车报废补贴政策,给予1—10万不等报废补贴。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拥有国三以下的车辆总数为6326.3万辆。这意味着,大量不合格车辆短期内均需更新,将会有一部分车辆替换为天然气汽车。相关人士介绍,柴油价格的不断走高,LNG价格整体呈波动下滑状态,今年一季度LNG重卡销量喜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专家李永昌表示,在政策利好背景下,今明两年LNG重卡的销售市场旺盛是大概率事件,极有可能出现“井喷”现象。

天然气汽车性能差问题待解

“天然气汽车发展迅速,但仍处于低水平扩张阶段。”农工民主党单燃料压缩天然气汽车课题组组长洪矩直指,我国天然气汽车的车辆产品性能较差。

据了解,天然气乘用车长期以改装车为主,大量中、小型天然气汽车都是汽油车的改装车——双燃料汽车,即对原装汽油车作了局部改装,不该动发动机,仅加装天然气储气系统、点燃装置和两种燃料的切换置,由于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又会改变燃料,导致排放物不稳定,使用天然气时,动力性会降低约10-15%,燃料消耗也将增加约5%。

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温度高于同排放量的汽、柴油机,容易造成缸内氮气氧化,如果不采用专门的燃烧处理技术和装置,尾气中必然排放出一定量的氮氧化物。随着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加严,治理氮氧化物排放,已经成为天然气汽车技术改造中的重要任务。

“只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就能达到国六排放要求。”洪矩介绍,我国已成功开发出天然气汽车专用的三元催化装置,改善排放取得一定成效。一些汽车主机厂也对新出厂的双燃料汽车发动机做了改动,性能和排放均有改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研发加强激活新动能 紧抓机遇搏浪新时代
下一篇:三部门为楼市虚火发预警 房地产融资环境难言宽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