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的万亿赛道正涌入越来越多参与者。百度旗下的度小满金融日前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哈银消费金融公司30%的股权,这也是BAT首次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同时放宽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方面的准入政策。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消费金融牌照批筹有望提速,与此同时,也将吸引更多巨头入局。一方面,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巨头更为深度参与,有望使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获得更大空间。另一方面,消费金融行业也将伴随竞争的加剧而加快分化。
消费金融牌照审批有望提速
作为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正迎来新一轮升级浪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86亿元,继续保持单月3万亿元以上的零售市场规模,日均零售额超过1000亿元。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790亿元,同比增长8.3%,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1%。
消费升级加速的背景下,消费金融也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此前清华大学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预计,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未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总计只有2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基本上是一省一家。而目前排队等候消费金融牌照的仍有10余家公司,其中属于银行的占据半壁江山。宁波银行、光大银行、富邦华一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等都曾发布公告称拟成立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目前均在等候监管批复中。不过,目前监管层对消费金融牌照的发放仍较为谨慎。
郭树清近期就银行业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接受采访时专门提到“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同时放宽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方面的准入政策”。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这可能意味着未来要推出更多的消费牌照。
高含金量牌照引巨头布局
黑龙江银保监局日前发布行政许可批复称,同意哈尔滨哈银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银消金”)注册资本金由10.5亿元增加至15亿元。其中,度小满金融全资子公司——度小满(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出资4.5亿元,持股30%,交易完成后,位居第二大股东,这也意味着,度小满金融成为BAT中首家拿下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
值得注意是,目前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均在开展消费金融相关业务,但是没有消费金融牌照,而是互联网小贷牌照。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互联网小贷牌照是小贷公司牌照的衍生品,小贷公司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税收、资金来源、杠杆率等方面相比消费金融牌照均有较大差距。以杠杆率来说,小贷牌照的杠杆率多在1.5倍左右,消费金融公司则可达到10倍;资金来源层面,消费金融公司可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可发行金融债券,相比小贷公司优势明显。
“随着消费金融产业链的成熟和分工的细化,牌照不再是涉足消费金融业务的唯一入口,不过,贷款发放、风险承担等核心环节只有持牌机构才可参与,从这个角度,只有持牌才能参与消费金融全链条服务,对于巨头而言,持牌仍是不二选择。”薛洪言表示。
曾刚表示,未来如阿里、京东等巨头也有可能加入到争夺消费金融市场的行列中去,而且它们存在直接申请牌照而非入股现有消费金融公司的可能。“这些巨头拥有成熟且巨大的场景、经验、客户群和消费金额,其自身的平台资质和规模都足够优秀,同时贷出去的款项符合小额分散原则,同时也是用于实际消费,风险可控,符合政策支持的方向。”他说。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则表示,根据监管文件《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非金融企业作为主要发起人,需要满足一年营收在300亿元以上等诸多严苛的条件,互联网公司中达标的较少,因此进军消金多采取参股方式。不过如果互联网公司财务状况表现出色,愿意用时间换取对消金公司的话语权,那么还是有可能采取发起设立方式的,具体需要看互联网巨头针对自身状况的评估与决策。
科技赋能消费金融获更大发展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和专家均表示,未来随着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金融市场还会涌入更多新参与者,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巨头更为深度参与有望使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获得更大空间。
度小满金融CEO朱光表示,度小满金融战略投资哈银消金,是金融科技能力与金融机构的深度融合。通过此次合作,希望打造金融科技公司与城商行、消费金融公司的合作新模式,积极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多元化的发展,帮助行业进行智能化转型。他还表示,金融科技是双方合作的重点之一,将联合建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双方共同探索和孵化金融应用场景,积极探索构建大数据风控模型,持续提升贷后监测及催收能力。
马上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已走向科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金融行业迎来更多类型平台的进入,与不同类型机构间的跨界合作、多元化资本的引入等都越来越普遍,形成了开放竞争的良好格局,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有利于消费金融行业更好发展。金融科技企业乐信表示,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机构各有优势,双方天然互补。新消费的链条很长,没有一家机构能够满足用户所有需求,合作共赢是最好的选择。
苏筱芮表示,消费金融领域现有参与者已经存在银行、信托、小贷公司等多种形态。近年来消费金融业务线上化趋势较为明显,互联网巨头自身对消金领域已有所涉猎,入股消金公司后亦能为其提供科技、流量方面的资源,也会推动金融创新。“从财报可以看出,去年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巨头的加入无疑会进一步加剧该领域竞争。对于现有参与者而言,要在明确自身特色定位的基础上加大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尽量减小产品同质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她说。
薛洪言同样认为,在持牌经营、普惠发展的条件约束下,消费金融行业的分化仍会加速,牌照资质、资本实力、融资成本、流量场景等都会成为消费金融机构的试金石,各项指标居前的机构将在行业分化中加速发展,而实力较弱的机构会在分化中被边缘化甚至淘汰出局。(向家莹 张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