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健康服务新业态:城企联动推动康养产业

田 茹 郑法魁    2019-04-23 17:26:16    人民日报海外版

  健康峰会现场
  李蔚海摄

  3月30日-31日,由许昌市人民政府主办,鄢陵县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鄢陵国际健康峰会在许昌市鄢陵县举办。

  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国家民委原常务副主任陈虹,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高体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副司长郝福庆,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副司长卢春山,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等出席了峰会并做主旨演讲,开幕式由许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史根治主持。

  普惠养老:鄢陵打造国际养老示范区

  “我国正处于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这个窗口期不到20年”, 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高体健在致辞中指出,河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十分繁重。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南昌、郑州、武汉、成都、秦皇岛、许昌、宜兴等7个城市入选全国首批试点城市。许昌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鄢陵县荣获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称号,为加快发展康养产业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平台。

  “康养产业是集聚发展潜力和空间的朝阳产业。”许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史根治介绍, “近年来许昌市依托百万亩花木林海生态优势,以及中医药、温泉、养生文化等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健康养老示范区”。目前,一区一带两组团的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已规划完成,一院一校一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吸引了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投资者和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入驻。产业集聚发展,项目支撑有力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健康养老:养老新理念助推养老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认为,要树立科学老龄化的理念,一方面关注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另一方面通过倡导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老有所为,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

  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说,应扫清束缚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形成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政府还要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帮助协调解决签约企业养老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规范养老服务行业管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的质量。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副司长卢春山表示,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是发展健康产业的重要方向,鄢陵县以健康峰会为新的契机,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创新,为我国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提供可以复制、推广的许昌经验、鄢陵经验。

  森林康养:旅游由游山赏景向健康养生转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李树华介绍,森林具有巨大的康养潜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提高亚健康人群生活质量、让人们获得更多幸福感的不二之选。

  “吸天地之精华,壮民族之体魄。”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这样解释森林康养的宗旨。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生活压力大、空气污染严重的当下,在森林里静心,养肺成为了人们摆脱城市病的绝佳选择,森林旅游由游山、看水、赏景向健康养生转变,森林康养也开始受到关注。

  森林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浙江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国付指出:“我认为有三个环节不可或缺,一是要有精细化的建设标准,打造的森林康养环境,二是培养森林康养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三是开发具有当地特色森林康养基地”。

  生态优势:打造全域康养的鄢陵模式

  “近年来,鄢陵县积极探索健康养老新模式,加快养老旅游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候鸟型’养老、休闲度假养老、农家体验养老等多形式养老产业,全域养老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在论坛上表示。

  “鄢陵的养老模式正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养老事业与产业统筹,初步探索形成了‘长期托养、社区日间照料、居家服务’三位一体的‘家院互融’养老服务新模式。”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介绍。

  除此之外,政府也强力推进落地相关政策,为鄢陵的发展强助力。《河南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方案若干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的通知》将鄢陵县纳入全省“一圈四带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打造健康养老示范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加速 高品质产品受追捧
下一篇:券商“金饭碗”好端吗?科创板业务高管开出百万年薪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