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北京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 首都高质量发展达新水平

周依    2019-03-11 11:26:07    新京报

原标题:北京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

 

2018年,北京市人均GDP达2.13万美元,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一位。

 

北京市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标志着首都推动高质量发展达到新水平。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在“减量”发展背景下,通过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此外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将通过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推进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落地等方式,继续推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读

北京人均GDP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

记者注意到,2018年北京经济总量首次超过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北京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已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从各省区市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来看,北京在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上领跑全国。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振中认为,北京达到当前经济体量是首都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意味着北京有强大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有更多力量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的建设。

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是在“减量”发展背景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非首都功能疏解、高精尖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去年,全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和7.8%,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81%。同时,创新引领的作用正不断增强。

特点

去年全市减税约400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北京已形成一整套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组合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方面均有相应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

北京特别关注微观的企业发展状况。政策设计特别注重解决民营经济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据统计,通过实施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展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落实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政策,2018年北京市实现减税约400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完毕,实现全市设立涉企收费“零收费”。

举措

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今年开工

当前,首都已进入减量阶段。今年,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将再减少30平方公里以上。

如何在“减量”的大背景下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北京将进一步发挥“创新驱动、消费带动、投资拉动、开放推动”的作用。

在依靠创新驱动方面,将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其中,中关村科学城将系统布局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怀柔科学城将抓紧落地国家级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今年要开工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未来科学城要“一企一策”盘活入驻央企存量资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等四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20个技术创新中心。

同时,将推进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落地,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超高清显示设备、集成电路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无人机小镇”等重大项目落地。

在消费方面,北京将结合消费升级研究制定进一步促消费增长的措施,重点培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热点。此外还将围绕世园会策划旅游季,围绕2022年冬奥会推动冬季运动消费等。

■ 观点

高质量发展需京津冀协同

对于未来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刘振中认为,北京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抓住京津冀协同一体化的“牛鼻子”,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全面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如何实现生态高质量的问题,刘振中认为,必须京津冀三地联防联治,共同完成打好“蓝天保卫战”等任务。

在生产的高质量发展方面,他认为,在“减量”背景下,科技创新是北京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要实现文化和创新的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出一些文创产品,而是把文化的氛围融入到创新中,让城市成为‘创新之城’”。

当前在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有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难点需要突破。“这就要通过政策手段把高校、科研院所利用起来。比如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能否实现科研经费的‘三地流通’,盘活科研要素,都值得探索。”

同时他提到,北京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已是全国领先,但服务业标准化还有欠缺,希望北京在物流、冷链等行业打造出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标准体系。

在生活领域,如何提升交通领域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北京放开二孩后,医疗床位、幼儿园资源等公共配套短缺的问题,都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互联网+”到“智能+”,“加”出经济新动能
下一篇:代表热议:如何进一步激活农村市场 共享城乡发展红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