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市场化选聘将成为2019年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国资委将积极酝酿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经理层激励制度、差异化薪酬体系,将在央企二级企业和地方国企扩大试点,逐步增加国企高管的市场化选聘比例。同时,除了试点企业外,众多央企和地方国企也在积极跟进。
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好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国资委获悉,按照国资委的工作计划,国资委下一步将会贯彻落实好《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强化正向激励,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同时,实现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开展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推动企业真正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央企、国企的管理者更多地从市场中产生,关键性的薪酬改革也开始启动。业内人士建议,改革的配套措施有待跟上,要加快建立起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从2014年开始,国资委在宝钢、新兴际华、中国节能、中国建材、国药集团等5家中央企业落实了董事会选聘和管理经营层成员的职权。按照党组织推荐、董事会选择、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新兴际华董事会选聘了总经理,宝钢、中国节能、国药集团选聘了6名副总经理,新兴际华董事会近期又选聘了全部经理层副职。
去年以来,通过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央企和国企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得到进一步健全。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国资委制定印发《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改革管理方式,完善决定机制,赋予企业更大自主权。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力度不加大,在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开展经理层成员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中国电科、中化集团、中粮集团、国投、中国建材、中国通号等企业在所属企业大力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企业内生活力进一步增强。
记者从多家央企处获悉,除了试点企业外,多家央企都在不同层级公司开始实施市场化选聘改革。此外,包括北京、上海、江西、山西等地政府都出台改革计划,并且将市场化选聘和薪酬改革纳入重要组成部分。肖亚庆指出,员工持股试点深入推进,全国共选取了192户试点企业,在促进机制转换、吸引留住人才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中长期激励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控股的81户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所属科技型企业30个股权和分红激励方案进入实施阶段,有效调动了骨干员工积极性。各省(区、市)国资委加快探索经理层市场化选聘,监管的83家一级企业市场化选聘261人。
一位央企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市场化选聘改革,可以强化董事会功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将董事会、经理层由过去的“同纸任命”改为分层管理,形成分类分层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有效解决经营管理者“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
“国企全面深化改革是以市场化为方向的。可以预见的是,薪酬改革下一步将加大市场化选聘的高管比例,由市场来定价,真正实现通过薪酬激励留住人才,并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研究员李锦说。
一位权威人士告诉记者,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市场化选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转变。“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的体制机制,包括什么样的职业经理人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如何鉴定其资质资格,他们的业绩如何评价,薪酬如何确定等问题。”他说。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我国国有企业负责人(职业经理人)应该逐步尝试从市场招聘,薪酬也应该根据市场来确定,用更高的薪酬留住人才,让企业进入“高薪—人才—高利润”的良性循环。
李锦认为,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的难点,是现有企业管理人员身份转换和定位的问题,重点是确保职业经理人制度长期有效运行的问题。目前要加快改革,突出市场导向,要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员工持股的试点,建立起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激发积极性。此外,改革的配套措施也要跟上,缩短政策落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