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2019年各地政府发力“稳就业”将出台哪些利好政策

2019-02-26 10:35:23    人民网

就业是收入的保障。2019年各省市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把“稳就业”列为民生项目之首,纷纷公布新增就业目标及失业率控制数,提出抓重点群体、“人才计划”等多项举措,发力“稳就业”。

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2019年新增就业目标及失业率控制数

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各省区市设定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江苏省最高,为120万人;广东省、河南省和山东省紧随其后,均为110万人;再次是四川省和河北省,目标都是85万人。

从各省区市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各地对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均提出具体需求。西藏自治区期望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浙江省、广东省和青海省均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上海期望将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4.3%左右;北京、湖南省、西藏自治区和浙江省均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这些数据显示各地方政府对于“稳就业”措施实、信心足,也将实行更积极的就业政策。

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

要想“稳就业”就必须要抓重点群体帮扶已成各地共识。2019年,河北、辽宁、陕西等地纷纷表示要重点解决好返乡人员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转岗职工等群体就业。加强就业援助,扶持城镇困难人员、残疾人就业,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次。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促进就业创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支持,拓展新的就业空间。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做好下岗转岗职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

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陕西省强调,做好欠薪治理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实施稳就业精准帮扶行动,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

“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做好零就业家庭等群体就业工作”……在2019年省级两会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也成为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湖北、安徽、湖南、广东、青海、西藏等地表示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各地提出“人才计划”

为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创造更多更丰富的就业机会,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

北京提出要努力打造国际人才高地,实施好雏鹰人才计划,重点支持一批30岁以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浙江省表示,要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天津提出,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团队+项目”,引育一大批急需紧缺的人才;江西省指出,要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开展三年青年见习计划,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降低创业担保贷款反担保门槛,健全创业资金连续帮扶机制,扩大以创业带动就业规模,突出增强技能。

与此同时,多省认为要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如上海强调,要全面推进技能提升行动,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贵州省指出,实施农民全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和“雁归兴贵”行动计划,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江苏省表示,落实好援企稳岗等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力度,全力保障就业形势稳定。

2019年,各省市区表示要实现创业就业良性循环。如湖北省提出,要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实施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和政策帮扶;黑龙江省表示,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扩大就业的支撑作用,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山西省也提出,要创新“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甘肃省提出,用好省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

与此同时,一些省市区认为要利用当地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就业岗位。如青海省表示,要不断培育“拉面经济”等特色劳务品牌,继续壮大“虫草经济”等特色原生产业,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网约工劳动权益保障待关注:身份“虚化” 社保“悬空”
下一篇:京津冀“家门口”发现千亿方大型凝析气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