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4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增速与1~10月份持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11月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3%。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进一步显现。
市场人士认为,经济企稳信号乍现。部分工业品原料和设备已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加大生产,库存周期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转入主动补库。明年一季度将给出较为积极的对冲刺激,政策工具可能前置,拉动基建投资增速在明年一季度就出现反弹。政策稳增长诉求下居民收入增速预计仍有韧性,猪肉涨价带来的结构性通胀影响有限,消费未来走势大概率仍将保持韧性。
主要经济指标呈现
“两加快、两稳定、两改善”
付凌晖表示,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两加快、两稳定、两改善”特征。“两加快”,一是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加快。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6.8%,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多数服务业行业增长比上月加快。二是市场销售加快。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比上个月加快0.8个百分点。11月份网上零售的当月增速比上月明显加快,对拉动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两稳定”,一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从全年来看,新增就业水平有望达到1300万人以上,将是连续7年新增就业达到1300万。二是外贸外资增长保持稳定。前11个月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4%,外贸增长的形势稳定。前11个月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其中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增长接近30%,外资外贸增长保持稳定。
“两改善”,一是经济结构在继续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继续增强,无论是投资还是市场销售的增速都快于出口增速。在内需当中,消费的增长又继续快于投资的增长,内需结构在继续优化。二是市场预期在改善。11月制造业PMI指数是50.2%,比上月上升了0.9个百分点,在连续几个月低于临界点之后首次回升至荣枯线以上。11月非制造业PMI指数为54.4%,服务业PMI指数为53.5%,都比上月明显回升。
付凌晖说,从这些情况来看,经济运行还是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经济短期仍有压力
付凌晖也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总体在趋缓,经贸压力增长势头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国内经济还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攻关期。
短期看,前11个月,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并不快;虽然11月份汽车产量14个月来首次由负转正,且销量的降幅缩小,但汽车零售同比增长仍为负,乘联会数据显示1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仍将在低位徘徊;生猪的供应恢复还需一段时间,猪肉价格高位运行也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表示,稳增长仍是明年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经济在生产端和需求侧都面临下行压力,预计明年一季度将给出较为积极的对冲刺激,政策工具可能前置,拉动基建投资增速在明年一季度出现反弹。同时,部分工业品原料和设备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加大生产,对工业生产形成了一定拉动,库存周期在明年上半年可能转入主动补库。
此外,李超预计,2020年政策稳增长诉求下居民收入增速预计仍有韧性,猪肉涨价带来的结构性通胀影响有限,消费未来走势大概率仍将保持韧性。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19年发行近尾声,对基建投资的拉动进一步减弱。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调降、年末财政支出加快等因素对基建投资拉动存在滞后,因而基建投资资金瓶颈犹存。不过,基建投资环比增速的小幅反弹表明政策支持正在逐渐发力,后续回暖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