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的重要转折点看中国500强,站在比较的立场看中国500强,用未来观看中国500强。2019年9月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8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连续第15年发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连续第9年发布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首次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本次发布高度关注企业效率效益,高度关注优质成长。
2019年我国大企业的世界地位进一步提升,包括港台企业在内,在世界500强入围数量上首次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与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差距依然不容忽视。
经济效益总体改善,实体企业绩效趋于好转
净利润增长各异,亏损面亏损额有减有增。2019中国企业500强报告显示,制造业企业500强净利润增速维持高位。2019中国企业500强实现净利润(指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下同)35320.95亿元,较上年增长10.28%,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实现净利润9767.29亿元,增长19.44%,增速提高0.26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保持在19%以上。201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实现净利润26830.24亿元,增长3.45%,增速回落8.63个百分点。
三个500强亏损企业数有增有减,亏损额有减有增。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亏损企业有37家,亏损面为7.40%,亏损面扩大。37家企业合计亏损665.20亿元,亏损额较上年明显减少,企均亏损额从从22.71亿元大幅下降至17.98亿元。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有34家企业亏损,较上年增加12家;34家企业合计亏损374.40亿元,较上年减少356.37亿元。201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有23家企业亏损,较上年减少2家,亏损额348.90亿元,较上年增加251.83亿元。
利润率指标有升有降,实体企业与银行盈利差距有所缩小
报告显示,制造业企业500强盈利指标全面好转,服务业企业500强盈利指标整体下滑,中国企业500强盈利指标有升有降。2019中国企业500强净资产利润率为9.65%,比上年500强净资产利润率微幅提高了0.11个百分点,近年来稳中有升;收入利润率为4.37%,比上年500强收入利润率小幅下降了0.03个百分点。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净资产利润率为10.48%,较上年高1.25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为2.80%,比上年高0.23个百分点。201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净资产利润率为9.89%,较上年下降0.31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为7.14%,较上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非银企业与银行盈利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33家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为12.01万亿元、1.71万亿元,分别占全部企业的15.18%、48.30%。其中,19家银行的净利润为1.4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的41.50%,银行在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中的占比持续回落。2019中国500强中非银行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为8.34%,提高了2.47个百分点;银行净资产利润率为12.38%,降低了0.48个百分点;一升一降,非银行企业与银行净资产利润率差距进一步缩小。
效益、效率不佳延缓高质量发展转型进程
2019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认为,从企业发展实践结果看,我国大企业在效率与效益上虽然有所提升,但与欧美国家大企业在效率效益上的巨大差距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为9.65%,尽管与上年500强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改善,但与世界500强、美国500强相比,在盈利能力仍有很大差距;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比当年世界500强低2.68个百分点,比当年美国500强低5.51个百分点。
从长期趋势看,除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世界500强、美国500强企业受危机影响较大,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中国企业500强盈利能力在短期内领先于世界500强、美国500强外,其他年份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一直都低于世界500强与美国500强;自2012年榜单开始,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就低于美国500强,而且二者之间的差距甚至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自2014榜单开始,世界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也一直都高于中国企业500强。在人均净利润方面,中国企业500强也同样远低于世界500强与美国500强。这一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显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大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延缓了企业转型的进程。
报告分析,导致这一盈利能力巨大差距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企业技术能力上的差距,以及国际品牌塑造能力上的不足,这使得中国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附加价值偏低,竞争实力偏弱,只能依靠低价格、低利润来提升竞争力;而低利润则又可能反过来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企业的低端锁定,进而导致中国企业无力去推进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相关战略。对中国大企业来说,迫切需要打破这一不利循环的制约,增强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潜力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