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去除认知的遮蔽——黄宾虹的艺术立场

黄瑞    2018-12-10 11:19:21    中国文化报

  下洋河(国画) 黄宾虹

  黄宾虹先生的艺术实践是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思考并行发展的,《黄宾虹画语录》即是他思考的集中体现。内容涉及画理、画史、画法和杂论4个部分,分析精湛,见解独到。黄宾虹的艺术立场渗透在这些画语中,结合黄宾虹各时期的艺术实践,还原到山水画史的链条中来考察,更能体会到他的担当和智慧。

  在中国山水画史中,文人进入绘画创作之后,山水画成为主流,并掌握着话语权。文人扬长避短,强调以书入画,一方面拓展了中国画的新境界,发挥了笔墨的表现力,一方面也逐渐消解了造型和色彩等绘画的本体因素。到了晚明,画坛由莫是龙、董其昌等人倡导的南北宗论引领着当时的风尚和思想潮流,得到晚明乃至后来清代画坛众多文人画家的认同,形成了庞大的文人画家集团。董其昌官至太子太傅,南京礼部尚书,有着特殊的政治和书画交流圈,其掀起的一场以 “南宗”风格为正统的美学思潮,对明清两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清初四王自不必说,革新思想强烈的石涛、八大山人等人,取法也未能越出“南宗”的范畴。南北宗论客观上形成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文人画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把文人画推向了狭窄的表达空间。在清末画坛,笔墨最终沦为既缺少绘画能力又情感苍白的躯壳,以至于康有为断言: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

  在这个大背景下,有识之士从各个角度探索中国画的出路。黄宾虹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并没有盲目自卑,而是沉下来系统梳理研究古人的画作和画论,从中国画本体进行漫长而孤独的艺术探索。据编者所言:“宾虹先生基本上从董其昌之说,但对董其昌崇南贬北的论点有不同的看法。”这不同的看法从他的画语录中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来。如黄宾虹所言:“今人生于古人之后,若欲形神俱肖古人,次必不可能之事。画家临摹古人,其初唯恐不肖,积年有岁,步亦步,趋亦趋,终身行之,有终身不能脱其樊笼者。此非临摹之过,因临摹其貌似,而不能得其神似之过也,貌似可以欺俗目而不能邀真赏。”“今人作画,不能食古而不化,要出人头地,还要别开生面。”“余欲取古人之长皆为己有,而自存面貌之真不与人同。”“大痴论画,最忌邪、甜、俗、赖,赖即专事临摹,只得貌似,不能师造化之自然。古人文章,为得江山之助,良有以也。”

  结合黄宾虹的艺术实践,更能体会这些画语的深意,这里面有明确的艺术立场,迫切的变革心情,但并不是蛮干,更不是与古人割裂。事实上,黄宾虹65岁之前一直在临摹研究古人,65岁后漫游写生,晚年才确立了个性风格。黄宾虹在笔墨上的成就,是以复古的方式,追求艺术上的新生和再生,这种追求起于对当下艺术的不满,也基于对传统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的信心。这需要不被潮流所裹挟的独立思考、开阔的视野和格局,以新的角度进行扎实的研究与大胆的扬弃。

  由《黄宾虹画语录》可以体悟到先生之所以能在山水画系统内部开拓出新的境界,被誉为集大成者,与其独立的思考能力、开阔的视野分不开。他抛开了时风的干扰,对传统重新研究,也获得了新的发现。传统中的某些因素会因时过境迁而被遗忘或忽视,当重新研究,传统才能变成有价值的存在。

  艺术理论的产生脱离不了时代,有其具体问题的针对性,但往往不具有普适性,甚至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会对后来者产生遮蔽。《黄宾虹画语录》凝结着宾虹先生的实践经验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破除迷雾、独立思考的个案范本,在当下的艺术实践中仍具有启示意义,值得仔细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揭秘青藏高原4万年前的人类活动
下一篇:“相期——《七社》中国画展”在西安开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