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绿水青山就是锦绣文章

——欣赏彭常安先生的风景油画有感

2018-06-27 15:00:46    人民周刊网

敬畏大自然锦绣山河、道法自然的中国传统国画艺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如高山流水。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千古绝唱《史记》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再到陶然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吾道一以贯之,中华传统文化歌颂自然的艺术成分可谓无限风光,绵延不绝。从文学作品到传世经典的艺术作品。从范仲淹千古名句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到《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多不胜数的艺术经典,说明了中华传统国画的一个重要观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创作理念。

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国画的精神,继承和绵延中华传统国画中的山水艺术、自然艺术以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经典理念,对艺术创作来讲就会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从这些理念中我们领悟到了《尚书》中“正德、厚生、利用、唯和”这些传统理念的博大精深。  

认识中华慈善总会常安文化艺术公益基金管委会主任、油画画家彭常安先生是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会上,欣赏了彭常安的《邛海三月》《父亲的果园》《红色之路》《生命之树》等油画作品时突然间体会到了艺术展现美、艺术是美的升华、艺术是捕捉大自然美的灵感这种感觉。艺术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思考、好的艺术作品能安抚我们浮躁的性情。

 

《红色之路》

 

彭常安先生199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二十世纪80年代初,彭常安先生秉承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乡土田园风格,植根于大地,根植于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所以先生的画常常让人有一种诗与远方的畅想,又有一种独与天地往来的豁达。在彭常安先生的绘画中,有无限风光、生命之树;有涓涓细流,有大江大海;有柔情似水,有父爱如山;如春季盎然,春华秋实。充分体现了彭常安先生的创作理念和对至真、至善、至美、至正这些价值观念的诉求,通过绘画艺术寻找宁静、诗意和远方。一幅田野牧歌,呈现出勃勃生机,为寻求我们失落的农耕文化在苦苦追寻心灵的寄托:“望的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表现手法上,彭常安沿用了早期印象派的风格,既传承了中华传统国画中的精华手法,又汲取了西方油画的艺术特色,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彭常安先生的油画作品,体现了他对文化寻根的价值追求,也反映了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质朴情怀。一幅优美的油画能把观赏的人带到画家心中所反映的艺术境界之中,能引起观众思想与感情上的共鸣,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和力量。道理很简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优雅从容、气象万千的一幅油画作品所传达的艺术意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共鸣。这就是艺术所展现的魅力所在。

彭常安先生这种艺术风格既得益于扎实的学院功底,又传承了中华传统国画艺术的精华。从《春》《鹅·教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悟到这种文化的气质。

 

《鹅·教子》

 

回顾我们这一代成长的足迹,小人画的艺术手法培养和教育了几代人,电脑的普及提高了知识的传播速度,同时有毒的信息和垃圾信息也毒害了一批青少年,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警觉。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世人面前——文化和艺术传播的价值观念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弘扬什么,传播什么,这是价值观念的问题,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主题。从历史的经验看:文化传统事关人心向背。艺术如果脱离了自然和人文,艺术就会缺失许多宝贵的思想。所谓;方寸之间有世界,此心安处是吾乡。

中国传统国画秉承道法自然的理念,突出大自然的气势,人在艺术作品中并不站主角,如谦谦君子。真正的艺术是千千万万人的同理心,真正的艺术是世世代代的文化之心,这就是传世经典艺术的魅力所在。“善教得民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就人生的艺术、艺术的人生。人在自然中产生人文、灵感、艺术,由此可见文化和艺术依附于自然,文化和艺术又回归自然。他们之间的融会贯通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绿水青山就是锦绣文章的本意吧。

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文化和艺术如果远离了大自然,则这种文化和艺术必趋枯萎。为什么呢?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鬼斧神工,天地之间的气象万千,风云变幻,是人类所不能驾驭的。这方面的教训还少吗?敬畏自然、珍惜自然。自然是宁静的,自然是稳定的,自然是安宁的,自然是有序的。自然之美可以补救喧闹城市生活带来的不足,奉献艺术之美,彭常安先生用赤子之心进行艺术创作。达到一种意境“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王兆雷)

相关热词搜索:锦绣 就是 文章 彭常安 风景 油画 王兆雷

上一篇: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的华光华青瓷
下一篇:2018“星耀平度”欢歌会 致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