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革命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空间与动力,研究商业模式创新,不能脱离企业创新活动的大背景,需要将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以及服务创新等创新活动相联系,深入研究创新活动中的源动力——企业家及员工创新意愿。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分析,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不能脱离企业创新的大范畴,它应该符合企业创新的一般规律与特征;另一方面,商业模式创新作为特定形式的企业创新,又具有特殊性,在企业创新活动的各种影响因素中,不同要素所发挥作用的方式与程度可能有所不同,需要具体分析探讨。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应该首先识别企业的基本价值形成逻辑与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商业模式各要素的整合创新。
企业文化的企业特性 不同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是有自身的特殊性。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的不同、企业家的文化不同导致了企业文化的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使得企业文化是不同的、企业的存在基础有着很大的差异等是决定企业文化的差异性的很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是不能照搬的,因此,任何企业都不能照搬别人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发展和变化的,即使百年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年企业,其文化中必然有不断注入的活力,才使它常青不衰。因此,企业文化要处理好企业共性与特殊性的问题,比如创新理念,虽然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及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它确实是所有企业文化所共有的一种价值理念。也就是说,虽然创新的方式及方法在不同的企业有所不同,因而创新理念在不同的企业中必然有不同的表现,这就使得创新理念往往在实践中体现了不同企业的特殊性,但是创新理念的共性是存在的。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支撑 事实上,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任何组织的存在都是具有特定的使命的,它的存在是必须完成一定的功能的,组织文化就会由组织功能衍生出来,反映着组织的基本思考。当然,很多组织并没有有效的完成它的功能,它的基本思考背离了它的既定使命,那么,组织文化就不是健康的。只有支撑着组织使命的文化才是优秀文化。
文化变革与战略转型的配合 考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尤其是一个转型和变革期间的企业的文化,不能孤立地看它的文化截面(现状的文化状态和文化倡导),而应该全面审视文化转型的基础情况:现状文化形态和要素的形成基础、现状文化的抗体强度、现状文化的未来适应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互联网经济的新型社会财富价值来源,更激起人们对财富的认识和追逐,这些诉求会体现在企业利益分配格局的制度表达,影响着企业商业模式价值链的设计。
互联网时代价值产生的源泉发生了深刻地改变,因而企业经营的关键生产要素也发生着改变,从工商时代的生产线、厂房、土地,今天企业更注重的是社群、链接、信息。互联网是人类通过各种技术建立的全球性信息交换系统,它连接了一切可连接的人与物,彻底改变了信息流通与要素组织方式,经济活动的效率和范围得到迅速提高和扩大。在互联社群里,不需要拥有实体的人物,而只是拥有跟他们的链接。链接都不需要有质量态的存在,能量态或信息态的存在就可以。“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供需:供给方充分利用原有的闲散资源,挖掘需求潜力,从而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交换场景。互联网通过改变人与人的联系和连接的方式,通过产品、活动、社群目标、共同利益、亚文化、机制、模式等手段,进一步让志同道合的人深度链接。互联网技术对管理的冲击,其基础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这也导致了人们行为和价值判断的改变。
然而,互联时代企业的发展仍然需要目标、愿景、价值观的推动。随着业务、产品的更新迭代,价值观也进行重新梳理,企业文化体系也需要进行重新梳理,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基本价值分享体系的逻辑。准确把握互联网特质,激发个体能量,设计自己的绩效文化体系;通过创客文化的推动,促进基于个体成长的企业平台建设;倡导建立新型的合作契约文化,在管理形式和产权形式上改变员工与组织的雇用关系;让权力体现使命、公平、透明、信任、利他、友善等最美好的因素,塑造互联网时代新型工作文化;重新定义价值链,创造新型的组织生态,让企业成为无边界组织。企业应注重价值观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匹配性建设,将价值观重新梳理视为新时代必须承担的使命,让组织文化在优秀基因传承中不断创新。
(王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