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教师欠薪为何又成新闻了?

夕曦    2018-05-30 13:39:18    人民网

5月27日,因待遇发放问题,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教师集体讨薪,事件在网上发酵后,引发大量关注。据媒体报道,这不是安徽省第一次发生类似事件。2017年11月8日,安徽巢湖四中等学校约80名教师到巢湖市政府集体上访,要求与当地公务员同等享受“一次性工作奖励”。教师欠薪为何又成新闻了?

今年初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主体,教育需要激情,教师需要尊严。教师欠薪本不该成为新闻,是因为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党和政府对教育和教师队伍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些政策理应得到贯彻落实。人们对此类事件质疑的背后,是难以相信拖欠教师工资的事情还会发生;人们关注的背后,是不愿看见教师集体讨薪的事件再次出现。

五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视察时提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昨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明,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关乎教育,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强国必先兴师,如果教师待遇没有基本保证,如果教师没有受到公平对待,如果拖欠教师薪资属实,从本质上说,最终伤害的是学生。教育需要被尊重,教师不能被贫困。青年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学生的青春热情需要教师用阳光笑脸来点燃。

诚然,六安教师维权事件仍在调查之中,拖欠教师薪资现象是局部的,也是暂时的。但这不应成为有关部门或责任人回避、忽视问题的理由。事件发展到目前,引发大量关注。公众需要知道,如果拖欠教师工资达一年之久为真,那么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政府财政难以支付教师薪资?还是教育资金被挤占、另为它用?公众需要明白,如果教师工资没有落实为真,那么是因为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不畅,不同部门互相扯皮?还是主体部门作风浮漂,工作落实不到位?公众需要了解,如果拖欠教师工资没有得到解决为真,那么是主管部门慢作为、难作为、不作为?还是分管领导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真相尚在路上,但公众更希望拖欠教师工资的事情到此为止,不再成为新闻。

要使类似教师欠薪事件不再成为新闻,关键还需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强化主体责任,按照新的发展观,让教师队伍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落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明确要求,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地方政府和领导要把振兴教育作为当地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紧不能紧教育,再挤不能挤教师,让教师群体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相关热词搜索:教师 新闻

上一篇:坚定信心矢志不移自主创新
下一篇:锻造专业精进的“金刚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