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撤出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地后,ofo准备停止或收缩德国、美国市场业务。ofo方面在就上述问题回复羊城晚报记者时表示,这是基于相关市场表现做出的战略决定。而记者注意到,相比早期国内几大共享单车巨头展开出海竞赛的势头,目前海外市场总体转入收缩或深耕状态。在这一共享单车的中场战事里,国际化跑马圈地暂时不是主旋律。
ofo大幅收缩
海外业务
ofo正大幅收缩其海外业务。7月初,ofo宣布停止其在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的业务运营。上周,有报道称,ofo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减少其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和阿德莱德两地的业务,当前正在着手关停澳大利亚业务。紧接着,ofo又被爆出将暂别德国市场,此外,其计划中止多数美国业务的消息也随之传出。
7月19日,ofo方面向羊城晚报记者确认了上述消息。同时表示:“我们根据各地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方案。对于ofo的非重点海外市场,我们将会展开妥善的调整计划,将影响降到最小。”
本月初,ofo曾宣布海外市场已经完成开拓业务阶段,将开启海外第二战略阶段。随着其在此后连续撤出多个国家,当时宣告的“ofo将筛选重点市场精细化管理运营”的内涵才为外界所理解。从目前来看,已由ofo创始人兼CEO戴威直接负责的海外业务,很可能是其此前在内部会议发起的名为“胜利”的项目的一部分,意在完成自我造血。
海外烧钱阶段性退潮
羊城晚报记者发现,早在2016年底——即在国内市场开拓尚属于初期阶段的时候,国内几大共享单车巨头,就开始将战火迅速燃烧至海外。此后一年里,数大品牌进入各大国家的消息相继传出。不过,这一出海潮,目前迎来阶段性的退潮。
此前,小鸣单车在宣告倒闭前,其海外扩张业务就被爆出在多国都停止运营。而此次ofo退出多个国家的市场,不仅与该企业目前相对艰难的运营状况相关,也与共享单车的大环境相吻合。
在被美团点评收购之后,摩拜单车将更多目光转入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开启全国免押金及全面回收废旧单车,并未似早前那么积极进入海外新的市场。而作为行业新贵的哈罗单车,在二、三、四线城市布局已较为清晰、部分一线城市因政策原因暂时未能进入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出海计划。此外,具备不少海外运营经验的滴滴出行,也并没有急于将青桔单车推向海外。
财经热观察
盲目出海或反成负担
国内共享单车的出海业务,总体转入收缩或深耕状态。ofo方面此次在回复羊城晚报记者时表示,(收缩海外业务)是基于相关市场表现而做出的战略决定,海外战略目前的重心是深耕重点市场,并探索实现商业价值。哈罗单车CEO杨磊也在不久之前表示,海外业务不好做,还是先踏踏实实把手头的事一步步做好。
事实上,共享单车在部分国家并不吃香,运营状况不太理想。据澳洲当地媒体报道,悉尼用户每天平均骑行的次数仅为0.3次。而在一些欧美国家,相比之下,用户对于共享滑板车市场的关注度更高。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共享单车企业在国内这一大本营的业务未足够扎实的情况下,向海外扩张,可能反而是一种负担。“国外不少国家人口密度低,移动支付未普及,使用频次不高,频频出海,并非稳妥的经营思路,还是以深耕中国市场为主比较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