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问志愿者:“你们做公益,得到了什么?”一位志愿者的回答令人深思:“得到了‘我们’”。的确,从“我”到“我们”,从单打独斗到众志成城,其中所蕴藏的精诚团结、守望相助,给人以启迪和智慧,推动人成长与进步。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相识相知的人越多,便越能从中感受到志同道合的吸引力。在革命、建设、改革岁月,中国共产党靠主义凝聚人心、以正义汇聚力量,逐步从几十人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充分彰显了“我们”的魅力。时至今日,83岁的老演员牛犇,遵从内心庄严入党,“从今天起,我是你们的同志了”;90多岁的老党员张道干,历经七十载终于恢复党员身份,“我找党不图金、不图银、不图钱”。加入集体、融入集体,在集体的熔炉中淬炼、在集体的温暖中前行,一个人才能一步步放下小我、走向大我,真正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我们”,既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理念。个人的智慧,犹如草尖露珠;集体的心力,汇成大江大海。办大事、成大事,关键在于唤起众人拾柴的心劲儿,凝聚众智、集聚众力。“团结就是力量”是朴素哲理,但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还是有着深厚土壤,甚至一有机会就在人们的头脑中占了上风。“我”字当头,“利”字当先,明哲保身,害怕吃亏,不顾集体和他人的权益,苦心孤诣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类似表现,不仅有悖团队精神、合作理念,也影响风气、误人误己。
有人说,让人健康和幸福的秘诀,不是金钱或名利,而在于个体和他人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从“我”变成“我们”,何尝不是演绎、诠释类似关系的过程。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注重涵养开放包容的心态,一个人就容易得到来自社会的正向反馈,也不难收获真诚、爱心和友谊。在携手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团结、尊重、理解,也有助于培育共赢思维、共享精神、共同理想,进而赢得更多人生出彩的机遇。
环顾寰宇,共商、共建、共享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共识。世界大势,浩浩荡荡,独善其身前途暗淡,合作共赢才有未来。历史和现实证明,树立“和合”理念、促进务实合作,符合人类文明的进步潮流。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谚语揭示着同一个道理:集体的力量如钢铁,众人的智慧如日月。激发团结的力量、汲取众人的智慧,那么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能走得更快、行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