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保亭森林覆盖率85.2%,大多数乡镇属热带雨林山地。山好水好,是保亭的“金饭碗”。
在脱贫攻坚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找准结合点,抓住主攻点,按照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发展思路,严守生态底线,推进产业扶贫。同时,结合“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山美水美村美 旧貌换新颜
从保亭县城出发,路过新政镇,再到什奋村,这里已是大山深处了。什奋村位于镇西南约12公里处,被热带雨林山地包裹,是一个黎苗族聚居的山村,全村4个村民小组,137户人家。一栋栋富有特色的民居,依山傍水散落山间。
山青水美、空气清新、四季如春,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等十分丰富。过去,守着金山银山,什奋村村民却过着穷日子。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里东西卖不出去,种的橡胶、槟榔、水稻靠天吃饭,村民收入微薄。村里到处是臭水沟、泥巴路、茅草房,垃圾污水满地,人无法下脚。说起这些时,村“两委”干部、妇联主席蒋晓丽深有感触。
如今的什奋村大不一样了,旧貌换新颜。蒋晓丽居住的什奋村小组,在政府和驻点单位的帮扶下,2017年完成村道、入户道建设,家家户户通上了水电,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里有了标准篮球场,有了文化室、景观桥、休闲厅,还有了电商、惠农超市。
发展特色产业 村村能脱贫
新政镇10个村委会、70个村小组,几乎每一个村小组都有主打产业。产业覆盖全镇984户3925人,产业组织化达到96.19%。
在志妈一村,村民高秀权种了两亩多黄秋葵,另外还种了两亩多豆角、1300多株槟榔,养了5头小黄牛,去年收入7.4万元,全家人均收入1.8万多元。原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已稳定脱贫。“黄秋葵今年才开始种,企业保底收购,3块钱一斤,已经摘了6次,每次摘20多斤,已经有了400多元的收入。预计一年下来,能收4000多斤,你算算会有多少收入……”说起这些,高秀权满脸笑容。
在高州村,村民胡海进原来一直在广东打工,一个月挣的工资不够一家人的花销。回村后,他承包了20多亩地搞养殖。胡海进算了一笔账:“6亩鱼塘养罗非鱼,4块多一斤,一年下来能收入12万多元;6头母猪,今年已经卖了100多头猪仔,还有50多头出栏猪,能收入10万元;家里还种了1000多株槟榔,槟榔打果能收入10多万元。这样算下来,一年就是30多万元,足够一家人的花费了。”
新建村是一个黎苗村,有3个合作社。村民盆德全任降真香加工合作社理事长,成立了保亭风鼓岭实业有限公司,加工黎苗手工艺品,销售荔枝蜜、野生土蜂蜜、山兰米、苗家糯米酒等原生态特有农产品,还注册了“风鼓岭”品牌,已带动15户70人建档立卡村民脱贫。2017年,合作社仅加工手工艺品一项销售额就达60多万元。
集聚创新活力 激发精气神
“生活兜住底了,生产有起色了,村容村貌变美了,人有了精气神,这就给我们下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县委书记王昱正说。
环境变了,在外打拼的大学生们也纷纷回村创业。在什奋村,高余斌管理着村上的惠农超市,同时也是保亭新政自牧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和他的团队通过线上销售,把乡亲们手中的土蜂蜜、红毛丹、芒果、菠萝蜜等远销吉林、上海、陕西等地。如今在保亭,像高余斌这样大中专毕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就有18人,他们已经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有生力量。
2018年,是保亭县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年。摆脱了贫困,日子过好了,就要更上一层楼,让环境更美,让人的精气神更足。今年保亭全县投入1.4亿元,在全县467个自然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
(原标题:村里建起合作社 能人返乡创业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