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贫困老区,又是生态脆弱区,生态扶贫让山西兴县“保生态”又“富口袋”。在此基础上,该县创新思路,让更多贫困户参与到经济合作总社中来,让更多农村小型工程惠及贫困户及社员们。
造林合作社全覆盖,贫困户踏上致富路
山西兴县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十年九旱,以前老人们常说“风吹石头跑”,一眼望去,皆是光秃秃的山。同时,兴县又地处吕梁山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致贫原因复杂,有贫困村102个,贫困人口7465户18961人,脱贫任务繁重。
2016年以来,山西省以吕梁山区为起点,提出“生态扶贫”,鼓励发展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将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明确规定,将以往由绿化公司为主导、通过招标进行绿化,改为由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进行议标,并规定,贫困户比例不得低于60%。
在兴县,通过发展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掀起一场全民绿化行动,曾经光秃秃的山坳坳里,栽满小树苗。仅在兴县绿之源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里,就吸纳周边贫困户100多人。贫困户王贵堂说:“我们夫妻一天能赚200多元,全年有4万元收入。”
兴县的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已实现村子的全覆盖,吸收贫困户1300多人参与造林。2018年安排退耕还林40万亩,荒山造林6.5万亩,所有工程已全部落地。
植树造林并不简单,尤其是经济林,各乡都有自己的特色经济林产业,许多农民并无经验,如何确保林子的成活率?为提高造林质量,兴县一方面邀请专业人员手把手传授技术,另一方面聘请10个监理公司监督绿化工程,确保造林质量。
“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不仅增绿,更要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把‘绿被子’和‘钱袋子’结合起来。如今兴县贫困群众不仅造林、护林积极性高涨,脱贫内生动力更强了。”兴县农经中心主任田晓羽说。
可荒山总是有限的,几年之后无树可种怎么办?蔡家崖乡杨家坡村的杨拖栋,去年刚刚脱了贫,他说:“造林合作社承担绿化工程,不仅能增加村民的劳务收入,还能绿化环境,这是好事情,可以后种完了,该怎么办?”
全体村民入股,建立经济合作发展总社
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推广开来后,山西各地不断进行探索。在兴县,“升级版”的造林合作社雏形显现。
“我们把它叫做‘经济合作发展总社’,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除了通过造林帮助脱贫,这个合作总社能做的还有很多。”兴县政府办主任裴文杰说。
对村子而言,这可是一个大盘子。所谓“大”,一方面是工程覆盖面大,除了造林绿化工程,村子里的小型水利工程、小型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只要难度不大、通过培训可以由村民来完成的,都通过议标方式交给经济合作总社来做。另一方面,经济合作总社在之前造林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更广泛地吸纳人员进来,做到了每个村子都成立经济合作总社、每个经济合作总社都把本村人全部吸纳进来。
村里人的工程,村里人自己干。“之所以跳出‘分社’搞‘总社’,就是为了把劲集中到一个拳头上。村子脱贫要靠产业带动,产业发展离不开钱和人。钱从哪来?通过整村成立的合作社承接工程,攒出‘第一桶金’;这些年,农村流出人口很多,有的村子常住人口不过十几口,是时候尝试把他们统一起来,集中力量发展集体经济了。”兴县县长刘世庆明白其中的紧迫性所在。
第一个探索该办法的村子,是兴县县城边上的河儿上村。这是个蔚汾河支流边的村子,从去年12月份开始,经济合作总社在这个村子已经生根一整年。临近年底,村支书张补平心里美滋滋的:“粗略一算,村集体账上能落下五六十万元。”
“退耕还林绿化项目,有525亩;1.384公里的药材基地与食用菌大棚互通道路,总投资50.46万元,也是由合作总社来完成。”河儿上村第一书记丁志军指着正在施工的楼说,“村集体文化活动中心及文化活动广场的施工项目,马上就完成了,项目总投资55万元。”
搞合作总社,贫困户尝到了更多甜头。河儿上村的贫困户杜满唐今年已经85岁,可身子骨还硬实,今年在该村的中药材产业基地里做一些播种、除草的活,三个月下来劳务收入4300元。这对于平时靠种谷子、玉米为生的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除了劳务收入,今年年底,他和老伴预计还可以分得450元分红。“普通社员能分150元,贫困户可分225元。”丁志军介绍。
“这是因为,分红是按25%归村集体,10%归管理人员,10%分配给贫困户,15%用作合作总社继续发展、技能培训,剩余的40%由所有社员再平均分配。也就是说,贫困户可以享受两次分红。”包村干部雷凯兵介绍。
打造特色产业,实现长期造血
一年以来,兴县已成立村级合作总社370个。借助这个平台,给各村带来了更多的工程,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不,杨拖栋抹了一把脸,开始划拉起来:“我们村的合作总社今年也完成了19个村的文化广场的硬化工程,再加上绿化项目,累计完成了110万元的工程了。”
“以前,20万以上的工程,这都是要走招标程序的,没有例外。”刘世庆深知其中不易,“造林合作社算是在生态领域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农村各领域的小型基础设施工程,不光涉及林业,还有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利益,协调起来实为不易。但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群众受益,省里也非常支持,专门印发了《关于一县一策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的意见》,让我们解放思想,甩开膀子干。”
兴县的目的,不仅在于让村民变股东,更重要的是帮助村里完成积累、利在长远。刘世庆说:“一方面,合作总社是抓手,通过这样的办法,村集体能有效加强凝聚力和组织力。另一方面,通过短期内农村项目的‘倾斜和照顾’,让集体账上有了钱,自己选择产业、自己主导发展,才是真正地长期造血。”
杨家坡村就选择了蒲公英产业。“我们村就种植了发展见效快的蒲公英产业,与公司签订单,按每公斤4元的保底收购价。按照每亩产400公斤算,合作社一年后每年可收入50万元。这都是能分配到每个社员、每个贫困户头上的。”
正值寒冬,从杨家坡村村委办公室可以望到,后山山坡点缀着若干植被,那是夏天种下的蒲公英。天气寒冷,山体呈现出灰色,但来年开春,待新种的蒲公英发芽,荒山又将披绿,也将“摇下钱来”。村支书杨勇兵说:“村里有了今年积攒的底子,来年把加工厂也做起来,到时候,出去的年轻人估计都想回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