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这样的宏伟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不我待。将战略落地,当奋发有为,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将战略变成行动,立足县域发展阶段实际,从年初就高起点全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一个月之后,3月24日,湖南首个乡村空中观光航线在长沙县开慧镇白沙村启航。从空中俯看地面,美丽乡村更要禁得住检验。白沙村,这个获评“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的美丽乡村精彩蝶变,让游客从高空之上365度无死角领略乡村之美。
在春华镇大鱼塘村,长沙县春红花卉有限公司正在精心打造田园综合体。近一年来,通过“公司+基地+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充分带动了周边50多个经营主体、200多农户的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条集花卉展示、观赏、游览、体验、健身、娱乐和饮食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产业链。
果园镇双河村吸引城市资本下乡与村集体资产资源合作投资,采取资本下乡共建模式共同建设共同开发浔龙河生态小镇,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150万元,解决近300名本地村民就业,年人均工资收入达到8万元。
“农村有景可看、农业有活可干、农民有钱可赚。”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认为,3个不同的村庄,3种不同的画面,折射出长沙县乡村振兴首年的首轮成效。在开局良好的基础上,长沙县要抢抓机遇,乘胜而上,创造乡村振兴的长沙县模式,在三湘首善、星沙大地全面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三步曲。
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农村美”
实现村庄美、规划得先行。长沙县坚持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加强农村建房的龙头,实现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特色突出。长沙县已同步完成《长沙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长沙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长沙县县域特色小镇培育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和所有示范村(特色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通过规划引领,长沙县加快推进“五治”(治厕、治垃圾、治房、治水、治风)工作,全面改善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洁、净、美”整治工作目标。
在治厕方面,在前5年实施改厕工作的基础上,长沙县今年启动“厕所革命”,从今年起两年内投入1956万元,建设农户无害化厕所1万座、治理公共旱厕72座。到今年底,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一级水源保护区周边1000米范围内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将达到100%,浏阳河干流长沙县段沿岸1000米范围内、各美丽乡村示范村(含特色村)、省、市卫生村创建村和有条件地区,年内将全面完成农户旱厕改造,力争到2019年底全面消灭农村旱厕,实现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100%。
在治垃圾方面,长沙县坚持“五有标准”(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计划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村(社区)100个,已启动建设96个;75个村已完成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和专职保洁员队伍配备,10个镇已整镇推行垃圾分类减量。长沙县对141个行政村(社区)进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目前村庄生活垃圾治理率达100%;通过先行先试,率先全市打通有害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回收终端处理渠道;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秸秆、蔬菜残叶、菌菇废料等进行生态处理,实现变废为宝。
在治房方面,长沙县突出抓好农村宅基地管理、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特色民居、引导村民集中居住和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面的工作,全县今年预计可复垦面积2000亩,金井镇蒲塘村已率先启动国土增减挂钩项目工作;确定建设高桥镇范林村、北山镇福高村两个生态移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模均在100户左右。
在治水方面,获批全国县域农村污水统筹治理示范县以来,长沙县切实加强集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并推动污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覆盖。完成投资4.5亿元,已建成1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160公里管网,污水处理能力达4.56万立方米/天。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开展房前屋后河塘沟渠的清淤疏浚,全面推广农户无害化厕所建设,逐步完成分散区域、公共区域的污水治理。
在治风方面,今年以来,长沙县抓好重点人群,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员带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以“五老”队伍为重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大对广大干部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查处力度,截至目前,受理和查处违纪违规行为案件共10起,通报曝光典型案件共5起。结合未成年人工作,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充分挖掘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开展系列节庆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方式,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培育良好的家风。
通过“五治”工作,提升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批美丽乡村脱颖而出。长沙县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涌现了一批领先全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典范,开慧镇白沙村获评“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住建部美丽乡村示范村”,葛家山村、浔龙河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黄兴镇鹿芝岭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慧润板仓获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创新发展引擎,助推“农业强”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长沙县围绕“强南富北、民生立县、挺进五强”发展主线,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力度。由县政府与社会资本按3∶7的比例出资,设立了总规模为2亿元的乡村振兴引导投资基金,基金规模的80%以上用于支持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了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休闲旅游、精深加工等产业共同繁荣的五种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一是资本下乡共建。对于具有特别区域优势的村,长沙县吸引城市资本下乡与村集体资产资源合作投资,实行共同开发。实行企业市场运作、村集体组织参与决策、村民意愿充分表达、政府跟踪服务监管到位的共建模式。如果园镇双河村浔龙河生态小镇建设,引进国有、民营企业合同投资20亿元,打造“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大力发展农村综合产业,实现了乡村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实施村民集中居住,为村民建设“有天有地有院子有门面”的村民安置区,仅商铺出租村民每年可收入2-4万元。村民集中居住后的门面由公司统一经营,既确保了农民获得稳定的门面租金,又使村集体获得了经营收入。2017年村集体的房屋租赁和分红收入达到了138万元。
二是农旅结合共享。对于具有农业产业特色和旅游资源的村,长沙县引进高品质休闲观光旅游企业,鼓励有能力的农户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发展以农家乐和乡村民宿为主的农旅产业,通过“发展几家、引领一片”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同时带动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服务收入不断增长。如锡福村喻家洞组组长彭正祥率先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将整栋楼房装修一新,营业一年收入超十万元,成为第一批吃民宿“螃蟹”的本地村民;带动20户村民自筹资金将原住房改造为智能化民宿,出现了“睿欣”“安逸轩”等精品民宿,形成了村委会有序引导、公司专业经营、村民竞相自筹自建的良好氛围。去年慧锡福村接待游客2万人次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多万元,公司和村民获得相应收益。
三是土地入股共赢。对于有主导产业发展的村,长沙县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合作社,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将农户土地以经营权量化为货币的方式入股流转到土地合作社。土地合作社的土地可租赁给企业经营,也可入股与企业合作经营,让村民变股民,参与分红,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如金井镇湘丰村2016年11月成立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群英土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经营权量化为货币入股,全村6195.27亩土地经营权逐步流转至合作社。今年,湘丰村群英土地专业合作社收益将超过30万元,村民平均年度收入将超过6万元,从而构建了企业、集体组织、农户利益共同体,形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利益共享机制。
四是科技创新引领。对于临近科研院所的村,长沙县依拓科研院所技术资源,建设综合型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通过以农业科研为主导产业的试点示范,助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如高桥镇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所在地,在此建设湖南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项目。通过两年多的建设,成功引入了特色水果种植、食用菌生产、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同时通过基地示范引领周边高科技农业发展,发挥红色(李维汉故居、柳直旬故居)、绿色(紫竹山风景区)、古色(金桥老街)资源优势,展示科技成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五是龙头企业带动。对于有优势产业发展的村,长沙县以龙头企业为载体,通过打造核心示范基地,带动周边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如长沙县春红花卉有限公司在春华镇大鱼塘村精心打造田园综合体,通过“公司+基地+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充分带动了周边50多个经营主体、200多农户的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条集花卉展示、观赏、游览、体验、健身、娱乐和饮食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产业链。
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富”
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长沙县2017年财政收入虽然达到285.9亿元,但是,村级经济集体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2017年底,全县114个村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依然有52个,占比达45.6%,村级集体经济整体仍然比较薄弱,与县域经济整体情况很不相称。
因此,长沙县立足实际,将让农民富起来的第一步棋放在了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上面,从制定一个文件、落实一笔资金、创新两种模式、配套三个方案入手,务实抓好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工作。
经过广泛调研,今年5月29日,长沙县委研究通过了《长沙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按照“全面消除薄弱村、壮大一批中等村、培育一批示范村”的思路,统筹调度、强力推进。
如何消除52个薄弱村的弱经济?长沙县利用土地做文章,落实一笔资金。长沙县将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52个薄弱村和5个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村纳入抱团发展范围,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组建强村分公司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018年-2020年允许每村使用1亩用地节余指标到黄花综保区对等置换标准厂房租金收益15万元。
截至目前,长沙县52个薄弱村、5个示范村全部完成了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登记,同时这57个村刚刚开通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账户上,都收到了这笔15万元的到账。这标志着,长沙县在湖南省已率先全面消除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输血”之外,更要增强新型村级集体组织的“造血”功能,长沙县创新“抱团发展、产业带动”两种发展模式。如根据各薄弱村的资源、地理等实际情况,推动现代农业企业的参与和带动。通过加大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强对湖南慧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现代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现代农业企业做大做强,以此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整合资源和数据,将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品牌、营销等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与旅游度假等有机结合,以获得农产品全过程增值,有效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建立现代农业企业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长沙县农业和林业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