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笔者带队赴基层联系点——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进行调研,与正在刘庄基地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的学员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参加了中国农科院人才工作推进会,重点围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作了一些思考。
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探索
刘庄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老典型。解放前的刘庄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佃户村”“长工村”,新中国成立后,在村党支部原书记史来贺的带领下,刘庄人通过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一步步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成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农村建设发展的典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老典型如何焕发新活力,继续在乡村振兴中树立标杆样板,刘庄有了一些初步探索。据新当选的村党委书记刘名宣介绍,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刘庄既有基础和优势,但每个方面也都有短板,需要不断完善提高。主要有五个新特点:
一是在“产业兴旺”上打造新亮点。主要思路是“一产打牢基础,二产做大做强,三产向前融合”。在“一产”上,刘庄共有耕地1050亩,由村集体负责经营管理,目前主要种植大豆等大田作物,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与其他村庄相比没有亮点,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下一步要围绕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围绕建设部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现场教学点的要求,打造独特性、前瞻性,同时兼具经营性、观赏性的农业产业。在“二产”上,刘庄已经形成了以制药为主的支柱产业,目前市场情况比较好,下一步主要是把现有存量部分做优,同时继续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加强新药创制,推动刘庄制药业转型升级。在“三产”上,刘庄是我部首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近年来围绕弘扬“史来贺精神”,发展红色教育和干部人才培训,年接待近16万人次参观学习,最近又刚刚被确定为全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下一步主要是利用好刘庄的品牌优势,丰富文旅内容,打造史来贺同志故居、“蜜蜂三号”小飞机等历史题材和一颗大槐树、一口老钟等乡愁题材参观点,进一步增加吸引力,把教育培训产业做好。
二是在“生态宜居”上获得新提升。刘庄经过三代民居建设和环境规划,全村374户已全部入住每户472平米的新别墅,居民区亭台水榭、鸟语花香、村容整洁,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图景,在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上已经先行一步。下一步重点是继续提高村庄绿化率,丰富植被覆盖,同时在景观设计上增加体现刘庄文化的内容,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打造生态家园新样板,进一步提升宜居水平。
三是在“乡风文明”上丰富新内涵。多年来,刘庄坚持开展以评选优秀党员、优秀团员、劳动模范、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媳、双学双比标兵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实现户户有书房、家家有藏书。组织全村百姓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有力促进了文明和谐村庄建设。下一步将重点从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入手,发挥老党员、老教师的作用,持之以恒开展“五爱”(爱党、爱国、爱刘庄、爱家庭、爱岗位)教育,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让乡风更加文明。
四是在“治理有效”上完善新机制。刘庄村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全村党员210名。村民委员会下设民调委、治安委、监委会、物业办等,村民分3个村民联组6个村民小组,同时建立了团委、妇代会等群团组织以及刘庄农工商总公司,有华星药厂、绿园药业、淀粉糖厂等多个集体经济实体。下一步,刘庄将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既遵守法律法规、又考虑乡风民俗的乡村治理机制,激励党员跟党走、念党恩。
五是在“生活富裕”上实现新跨越。据介绍,2017年刘庄经济总量近20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万元,是2003年的3倍,是1978年的124倍。刘庄退休人员每月有退休金,未成年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全村群众由集体出资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民除享受国家新型合作医疗的各项优惠政策外,集体还在此基础上全部报销。刘庄建设了现代教育园区,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下一步,刘庄将围绕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四大板块,进一步提升村民福利水平,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总的看,对照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总要求,刘庄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村里也反映,目前最短的短板还是缺人才,刘庄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再上新台阶,靠现有人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技术、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更多的人才来支撑。下一步,除了要把现有人才的作用发挥好,更重要的是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参与和支撑刘庄发展。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新期盼
调研期间,恰逢刘庄基地正在承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主题是“乡村发展与治理”,学员是来自河南省各地市的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为了解学员对示范培训内容、方式等需求,以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建议,我们邀请部分学员代表进行了座谈。从交流的情况看,学员们对我部会同中组部开展的示范培训高度肯定,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管用解渴,开阔了思路,解开了困惑,得到了启发,真正起到了示范引导的作用。大家的意见建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培训内容上,建议加大对乡村振兴政策的解读力度。卫辉市柳庄乡柳庄村党支部书记周保军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家都很兴奋,但乡村振兴从哪下手,感到很困惑,希望能够通过培训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二是在培训时间上,建议适当延长培训时长。新密市新华路办事处五里店村种植大户楚海建说,他原来在外打工,前几年刚回村创业,有时不知道方向在哪,这次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和与其他学员交流,感觉思路开阔了,但就是时间太短,大家刚刚熟悉,还想深入交流,还想学更多的东西。三是在培训班次上,建议班次能够更多些。卫辉市安都乡秦窑村党支部书记暴清河说,将示范培训办在村上,把课堂讲座与现场教学、经验交流结合起来,眼见为实,感触很深,回去后要给全村办学习班,把这次学习的所见所闻传递给大家。同时,希望能够多办些这样的培训,让更多的带头人得到培训提高。
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家充满期待,主要有两方面建议:一是相关配套政策能够及时跟进,更加接地气;二是根据各地发展程度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推进过程中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杜绝一刀切。
农业科研国家队人才工作的新引领
我们在郑州参加了中国农科院人才工作推进会,这是农科院连续第二年专门召开全院范围的人才工作会。唐华俊院长作了题为“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设两个一流力争率先跨越”的大会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建设。自去年7月召开首次人才工作会以来,中国农科院启动实施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强院战略,围绕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12个方面提出了30项改革措施,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坚持院所两级齐抓共管,全院人才工作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确立。一年来,全职引进海内外人才43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15人,30名中青年优秀人才获得特殊支持,建立了能进能出、动态考核的管理机制,避免人才贴上“永久牌”的标签。但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严峻,如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匮乏,人才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人才分布不平衡等。
下一步,中国农科院将以全面贯彻落实“三个面向”“两个一流”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方向、总要求、总抓手,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大局,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将人才队伍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同步谋划、同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的能力;紧紧围绕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重点引进、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更加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实施重大协同攻关创新任务中,加强人才的基础支撑和学科引领。二是以优化结构布局为核心,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培养支持机制。坚持把高层次科技人才作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在学科上,注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软科学研究领域的布局;在方式上,注重引育并举,全职和柔性并重。统筹推进创新、管理、支撑和转化四支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青年人才工程规划为引领,实施好青年英才计划,进一步加大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三是以营造良好环境为重点,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转变人才管理职能,积极稳妥下放公开招聘、人才引育、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等权限。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加大农科英才选拔培养力度,实行精准引才、靶向引才。进一步健全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探索代表性成果评价,实行以合作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为重点的整体性评价。进一步强化人才激励措施,推动“放管服”措施落地,用足用好成果转化奖励收入分配政策。四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核心作用,层层传导压力,严格督查问责。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等工作,做好领导班子联系服务人才工作;加大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农业科技事业发展中来。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考
党的十九大吹响振兴乡村的号角,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进党章,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深厚情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的深度关怀。从调研中深刻感受到,无论是村党支部书记、实用人才学员,还是农业科研工作者,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满了期待。但与此同时,缺人才,特别是缺带头人、缺领军者,也已引起大家的共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期,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放在重要位置,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着力培养打造一支“顶天立地”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顶天,就是以农业科研人才为主体,培养能够引领支撑乡村产业创新升级的高层次领军人才;立地,就是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培养能够带动乡村产业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农村本土人才带头人。做到“顶天立地”,还要引导各类社会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结合此次调研,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突出激发活力,打造高水平农业科研人才队伍。从中国农科院的实践看,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有效激发人才活力。要始终坚持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进一步健全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强化人才激励措施,为科研人员放权松绑,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同时,要更加注重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和稳定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等,确保农业科研后继有人、层出不穷。
二是突出示范带动,强化高素质农村带头人培养。实践证明,抓住农村各类带头人这一关键群体,提升他们的能力水平,发挥他们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作用,是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突出“带头人”和“示范”两个关键点,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人才需求,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模式,精准做好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遴选等工作,始终保持示范培训的引领性。启动实施乡土人才示范培训,突出“一专多能”,聚焦培养“土专家”、“田秀才”、技艺传承人等“三农”领域专业人才,为各地大规模开展乡土人才培养提供样板范例。推动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健全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使用评价激励机制。
三是突出典型引领,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布局。从2006年以来,我部先后在26个省(区、市)选择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村庄,建设了30个部级培训基地,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这些基地有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仍然是当地农村发展的领头雁;也有个别村庄由于种种原因,不再具备典型引领的作用。下一步,要深入挖掘各基地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促进各基地凸显特色、错位发展,着力推进“一本当家教材、一部发展历程专题片、一堂经验传授课”建设,加大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等优秀带头人上讲台力度,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完善部级培训基地进入和退出机制,始终保持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板,不断提升基地总体质量水平。
四是突出畅通渠道,鼓励各类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既要“练内功”,也要“借外力”。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就业创新的支持政策,提高乡村就业人员工资待遇标准,明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缴存接续政策和优惠政策。推动出台允许符合条件的公职人员回乡就职的有关政策,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引导各地制定完善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税费减免、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信息技术和创业园区等方面具体政策措施,加大对各类社会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