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在千年“翰林村”松塘村静心

郭 慧    2018-11-01 12:51:05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松塘村玩耍的孩子们 来源:佛山日报全媒体
 

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有一个千年古村——松塘村,村中环境优美,有2万余平方米的传统建筑,还有数棵古松和数十亩水塘;该村仅在明清时期就出了20多名进士和举人,其中4人入翰林院,因此它有着“翰林村”的美誉。

选了一个周末,我驱车前往这个久闻大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走进松塘村,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快步走近一看,只见牌匾上写着孔圣庙、汇川家塾、明德社学、养正书舍等,它们的正门都对着村子中央的大池塘。池塘清澈而宁静,微风吹过,池面轻泛涟漪,倒映在水中的各种古建筑轻轻晃动,如同对着游人点头微笑。站在池塘边,无论朝哪个方向望去,都像是在观赏一幅精美的画卷。

穿过翰林门,走过传说中的青云大道,我往那铺满青石板的小巷深处走去,感受这千年古村的魅力。经过一段窄巷后,前面突然出现一口古井,巷子也变得宽敞起来。一位年约五十、头戴草帽的阿姨正在井边打水洗菜,只见她把绑着绳的水桶往井里一扔,抓住绳子一拉,便提起一桶清水,动作纯熟自然。她把水倒进盆子后,微笑地把打水的桶递过来,鼓励我试试。我学着她的样子打上来半桶清水后,轻轻地把手伸进水里,一股清凉迅速从手掌传至全身。

阿姨很健谈,她说,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但是她总觉得自来水不如井水清凉甘甜。村里人才辈出,离不开古井的哺育。然而,阿姨却对村庄被称为“翰林村”的话题不感兴趣,只是淡淡地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孩子们要努力读书是理所当然的啊!”

听着阿姨的话,看着面前的古井,回想起刚刚经过的古巷、看见的古树、古屋,还有那村中心的池塘,我似乎明白了这儿为什么能成为人人称羡的“翰林村”了:村民们都认为努力读书是理所当然的,重视读书的理念就这样代代相传着。

离开松塘村时,我的心一下子变得沉静起来,为这里的古朴宁静和千年坚守所打动。我知道,在我迷惘的时候,这个地方我一定会再来!

 

相关热词搜索: 翰林村 松塘村 静心

上一篇:创造农业领域南南合作新历史
下一篇:山寨食品横行农村成健康“隐形杀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