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进安溪首先见到了那条水,那条围脖样的清漪。接着就闻到一股异香,其味可是安溪独有?
再进有名的中国茶都市场,满满的热情就迎过来,还有满满的茶馨,整个大厅都喧腾着。站在高处,会看到一袋袋新茶敞着口,像一堆花朵,聚成魅人的景象。到这里不怕没茶喝,到处都是邀请你的人。
筱聆说,你难道不知道?安溪是铁观音的故乡啊!我原本有些孤陋寡闻,听了筱聆的话,方才恍悟。在这里,到处可见“茶”的组团:茶文化、茶创意、茶食品、茶休闲、茶包装、茶机械、茶演艺、茶会展……而茶的制作,是与“青”有关的:采青、晒青、摇青、杀青、揉青……茶与青,又构成当地人口中最多的一个词:“茶青”,这茶乡的专有名词,诗一样富有表现力。
来到茶乡真的会醉的,你不知不觉就沉溺于那氤氲的清韵和馥郁的香气中。
人说安溪168座峰,峰峰叠翠,也就产生道道山溪,层层湿润。这对于位列十大名茶之首的铁观音的生长,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奇怪“铁观音”这个名字,怎么就安在了茶身上。是因为观音最有灵慧最为慈和吗?再给她一个“铁”姓,就愈加端重起来。
铁观音在水中舞动,舒展着她的妩媚与温柔,那是透心透肺的倾诉。喜茶的人也都会心会意,轻品细酌。这或许就是铁观音的效果。后来听到了铁观音的传说,我已不在意她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我只在乎人们对她的态度。你看,茶商茶农正在精心打包装运铁观音,让人想起600年前的郑和,带着这种茶品,意气风发地扬帆起航。
盘山路上,到处都是绿,可以说眼睛都被那绿染色了。那是茶园,一盘盘的茶林整齐地环绕在各座茶山间,而道路就像一条条带子,为茶山扎出美丽的腰身。采茶女在其间,正翻动着玉蝶般的手,你几乎看不见手的动,而只看到蝶的舞。
据说茶叶第一大县的茶园有60万亩,不到安溪真的体验不到茶山的壮观,这是连山连水的翻涌,接天接地的浪漫。
二
看着隐在绿海中具有闽南特色的民居,我以为这里的茶农家家都过得富裕。然而筱聆说,手指头伸出来哪有一般齐?安溪虽然早列入经济强县,但还是有一些农户需要帮扶的,种茶还有技术、制作、买卖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而且最需要帮助的人,多在深山区。安溪已经摸索出了茶叶合作社、农民讲师团与贫困户结合的脱贫模式,产茶制茶能人指导需要帮扶的人们从基础管理做起,打造高标准茶园,同时在制茶、销售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筱聆也是如茶一般的妹子,不仅熟悉安溪茶,还写有关于茶的长篇作品,说起安溪,她总是充满了热情。
我关注起那些大山深处的茶农来,我要看看他们现在的境况以及筱聆说的帮扶的结果。细想起来,组织结对帮扶也不是个简单的事,得有那么些热心人,还得有那么多好经验。
我在茶园里见到了农民讲师团团长张顺儒,他正在教大家如何用传统方式采摘茶青。穿着彩衣的女人们边跟着学,边快乐地笑。采摘完茶青,老张又和她们探讨如何晒青。这个时候,经营“张品轩”品牌的张江宝风风火火地来了。张江宝有4万多亩茶园,听说家乡搞组团扶贫,特地从外边赶来要求加入。张顺儒的手握住了张江宝的手,张江宝的手很快又和东坑村贫困茶农张德雄握在了一起,他们有了一份扎扎实实的帮扶协议。
祥华乡是安溪茶叶重点产区,讲师团的刘金龙蹲在东坑村茶园里,给村民讲茶园管理的窍门:“茶树留高一点,不要种那么密。合作社上千元的茶都是留高的老树做出来的。”来自十里八乡的贫困茶农围在他的身边。他又讲自己的经历:他家原有十几处零散的茶园,采茶费力,更谈不上管理。他通过土地流转,把好茶园聚在一起,茶叶的质量也就上去了。茶农张良生显得特别高兴。他是一早冒着细雨从山上赶来的,虽然家里有七八亩茶园,但是制茶技艺上不去。这回与制茶大师刘金龙帮扶对接了,有了雪中送炭的好技艺。
正是秋茶采摘制作的时节,制茶能人温文溪驱车80多公里,来到了大山深处结对帮扶的张艺坤家里,从采摘茶青,到炒制茶叶,细细地传递重摇青重发酵的理念。张艺坤边学边实践,逐渐掌握了提升茶叶品质的技术,很快制作出1000多斤好茶,被上山来的茶商抢购一空。
在茶乡走访,有一个明显的感觉,那就是乡情乡音在茶缘上显现出来,不少人认识到了抱团发展的意义。
筱聆说,现在农民讲师队伍已经扩展到四五十人,累计巡讲超过500场。还有集体与集体的协助,比如举源、中顿、老固3个知名茶叶合作社,与共赢、珍山、新都安合作社早就有友情帮扶。
筱聆说话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只山鹰,从高处盘旋下来,随后带来一层好看的云,云边裹着红黄的辉光。
三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你不能不承认,这是一条同茶的发展联系极佳的路径。
站在新房门口,70多岁的吴顺治畅快地笑着迎接来客。他宽敞的房子里,制茶机器正在工作。说起以前,吴顺治感慨,虽然大坂村的茶叶名声在外,但身居深山,没有公路通出去,每逢茶叶收购时节,他就发急,茶不好卖出去啊。恒兴集团与感德镇大坂村结对后,将老吴等五户茶农异地搬迁下来,交通便利了,茶叶也打开了市场。
我们来到湖上乡,看到茶农苏维金自建的小楼,楼前停着新买的小汽车。走进他家专门的茶青房,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老金不由说起了十几年前,他家破败的房子用一块黑帏布遮盖着,哪有专门的茶青房?制茶就在唯一的卧室里。讲师团的刘学忠上山来收茶,看到老苏的茶青不错,只是制茶技术跟不上,就与他结成师徒,他家的茶很快就赢得了市场。再往后,刘学忠又鼓励他承包一些农户的茶青,这样一来,直接带动了身边30多位茶农。
再走进一个场所,琴声悠雅,气氛融合舒畅,评审桌一字排开,整齐的盖碗透出特有的秋香。这是正在举行帮扶产品考评赛,不仅检验帮扶茶农茶样的优劣,还检验与之抱团的师傅的教学效果。愉悦的音乐响起,结果出来了,果然大多获得了认可。前面提到的张艺坤,他的茶样也拿到了优秀奖。大家一时间热闹起来,举茶共庆。
还有大师赛、茶王赛,都吸引了众多茶农。不只图那个奖励,而是要得到一个承认,看看互帮后的结果。我见到了杨连波,他的茶品摆在那里,你能感到他心里的忐忑。原本是偏远山村的贫困户,通过与有经验的老茶师结对,他就像进入了一个新天地,心变灵,手也变巧。听说县上举办铁观音大师赛,他要来试试。真的想象不到,结果公布,他的茶品竟然进入了20强。他端着奖牌站在那里,合不拢嘴地笑。
茶本带有慈眉善目的温情,整个帮扶工作,也无不充满了友善与和乐。就这样,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个村影响一片村,安溪的贫困村已由原来的71个减少到十余个,贫困人口数也在直线下降。
细雨湿润了整片山原,茶园更显得葱绿如毯。在茶乡游走是舒心的。茶是安溪的民生,茶兴则安溪兴。但是这里不掩饰曾经的贫困,也不张扬脱贫后的富裕,就这样扎扎实实地抱团取暖,将茶园一点点做大,将山路一道道拓宽,将小楼一座座建起。现在的茶农,更学会了上网,学会了电商,让中国这股特别的味道,弥漫在五湖四海的温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