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宁波23条农村文明示范线

—— 描绘乡村振兴战略新画卷

张昊    2018-10-26 14:42:29    光明网

“斑斓海岸”“五彩四明”“绚丽浙东”……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周年之际,宁波23条农村文明示范线描绘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金色十月,四明大地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将宁波的文明示范线妆点得五彩斑斓。一条条彰显浓郁色彩感、乡土味的文明示范线,串起一个个如珍珠般散落在山坡、平原、港湾的美丽村落。在“文明+”催化下,文化、生态、产业、旅游等工作环节被打通,各条文明示范线上的村庄环境更加洁美、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共同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宁波合唱曲。

合力打造三类示范线

宁波的农村文明示范线,着墨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创新性把一定区域内主要道路两旁地域相邻、文化相近、生态相似、经济相融的村镇连接起来,打造了渔村型文明示范线样本“斑斓海岸”、山村型文明示范线样本“五彩四明”、平原农村型文明示范线样本“绚丽浙东”,着力打造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的文明综合体。

自2016年推开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以来,我市已启动文明示范线23条,覆盖10个区县(市),创建工作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大力欢迎,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我市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为了推进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我市凝聚合力,建立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宁波市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行动方案》《宁波市深入推进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的工作意见》《宁波市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导则》,推动农业部门、旅游部门、交通部门等涉农部门的政策、资金、项目等向农村文明示范线进行倾斜,更好集聚资源要素,形成工作合力。

市级文明单位与示范线沿线村庄“牵手”共建,发挥城市文明单位的创建优势,帮助结对村提升创建工作水平。目前,已有142家市级文明单位与23条文明示范线上的142个村进行结对,通过项目共建、经费支持、活动联办等形式,推动各项结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与“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上的鸭屿村结对后,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鸭屿村在地铁站点、地铁视频、地铁公益广告上宣传推广鸭屿特色乡村游、竹编艺术、走书文化等,并出资200多万元帮助村庄修建环村公路,方便群众出行。

我市还动员高校、社区、社会团体、志愿服务团队等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结对共建、志愿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化服务等形式,参与文明示范线创建。目前,已建立30余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其中一类为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记录队伍,通过影像、图片、文字等方式,协助各地做好示范线创建的记录工作;另一类为文明示范线志愿服务队伍,通过进村入户开展文明的宣传教育、示范引领以及不文明行为的劝导劝阻等活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通往文明幸福的桥梁

相比一般意义上的美丽乡村建设,文明示范线更注重村庄内涵的梳理和营造。我市谋划创建新格局,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打造乡村文明风尚,让文明示范线变成一座座让广大农民群众通往文明、富裕和幸福的桥梁。

做大“文明+”文章。我市推动《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沿线村庄的贯彻落实,研究制定《宁波市农村文明行为指南》,以“垃圾不落地、河道不洗衣、公共场所不吸烟”为重点,组建村文明劝导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劝阻,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溪上慈风”文明示范线上的徐福村,通过取消河埠头、补助洗涤经费、开展志愿劝导等形式,引导村民不在河道里洗衣物,并纳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环保意识。

做大“文化+”文章。各文明示范线不断总结提炼当地传统文化内涵,推进文化与农业发展、农产品销售的有机融合,积极发展创意农业,提升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奉化区“连山堰情”文明示范线后畈村的特色烤鸭,通过文化创意,取名“煮熟的鸭子飞了”,远销香港等市场,每只烤鸭增值20元,打响了品牌,提高了收入。

做大“文旅+”文章。各文明示范线主动与乡村游、休闲游相结合,通过设计包装、产品注册,赋予农副产品更多文化、文明元素,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新兴产业。象山“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先后注册了“斑斓西沪”“西沪三宝”“西沪人家”等8大类商标,产品附加值增加20%以上,2017年实现经济收入2500余万元,不仅让企业、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也促进集体经济增加了15%以上。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文明示范线创建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深秋时节,徜徉在宁波各条文明示范线,一幕幕山清水秀、物阜民丰的乡村新景呈现在人们面前。

满足群众生态发展需求。我市抓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三件事情,高标准达到“四无”(路面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田间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放),进一步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洁美村庄、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革命”中来,从自家庭院到乡村角落更靓丽了。

满足群众物质富有需求。我市引导发展特色农家乐及乡村客栈民宿,开发观光休闲、果蔬采摘、养生养老等项目,促进当地群众的就业增收。宁海县“桃花源里”文明示范线积极对接万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出一批“十里桃林游”“水蜜桃来尝鲜”“爷爷的水稻田”“金秋采摘季”等体验活动,逐步探索杨梅节、水蜜桃节、麻糍节、土豆节等特色农事活动,2017年实现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满足群众精神富足需求。我市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先进评选、文化活动等,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家风伴我行”系列活动、“传家宝”展示、“好家训”交流、“传家福”拍摄……系列获得让好家风好家训进村入户、入脑入心。目前,沿线各村60%以上的家庭都有家风家训,逐渐成为乡风文明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关热词搜索:宁波 农村 文明 示范线

上一篇:甘肃民勤:绿色屏障崛起“老虎口”
下一篇:十堰郧阳“三家”行动涵养民风促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